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和中国预言
金岩石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在平民眼里,大师都应该是指点迷津的预言家。此前,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教授到上海交大演讲,会场的推介语是“最伟大的预言家来了”,但克鲁格曼却不以为然:“预言家?令人羞愧(what a shame)!”我最近出国一周,错过了索罗斯先生的中国之行,特别遗憾的是错过了刘沙白、李南夫妇的家宴。看了李南的博客和网上的报道,油然产生了一种冲动,在此谈谈索罗斯先生的反身性原理和他对中国的预言。
“反身性原理”是索罗斯的原创,近日来他多次自嘲是个“失败的哲学家”,原因是他的反身性原理没有被主流社会接受。古人云,君子立德立言。79岁的索罗斯现在的个人追求有二:一是立言,二是活力,在率性享受他的传奇人生。索罗斯先生是一个随机决策的人,经常朝令夕改,连他儿子也跟不上他的思路。他去年炒了儿子的鱿鱼,亲自披挂上阵且大有斩获,此次是应马云之邀到中国来的。马云能和索罗斯结成忘年之交是有原因的,因为马云也是一个随机决策的率性企业家,为人似天“马”行空,经商如翻“云”覆雨,两人都有一种超越国家和文化边界的社会使命感。
要理解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先要理解他的开放社会信仰和易错性定理。反身性是他的哲学理念,开放社会(Open Society)则是索罗斯的世界观,我在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就来自于他的开放社会基金,基金会的宗旨就是要推动人类走向开放社会。基于开放社会的世界观,他的投资视野超越国家而走向大宏观市场的经济循环,所以总是跳出国家的局限去捕捉在其它国家的投资机会。
众所周知,索罗斯的传奇投资故事几乎都发生在美国之外,这次虽然例外,也是他在多年淡出后又杀回市场的回马枪。由此解读反身性原理常令我想起一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投资人要不断跳出市场才能把握投资机会,恰如名诗意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他去年的新书中(中文版书名是《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索罗斯又提出了易错性定理。在他看来,信息在流动中必然产生谬误,而人的预测却都来自于信息。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和解读必然会扭曲或曲解,决策失误必然是会经常发生的,这就要求投资人不断反思以往的判断,知错就改。他坦诚地说,作为一个成功投资家的秘诀是他善于认错。
不仅要经常置身于市场之外,还要不断反思并及时纠错,这就是反身性投资哲学的精髓。由此看索罗斯的中国预言:他站在中国市场之外冷眼旁观,曾预测中国经济不会受美欧金融危机的重创,而后看到中国股市暴跌时坦然认错。这次又预言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中国股市不会再创新低,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是他在反思纠错后的新预言,可以说是反身性原理的思想测验。
遥想当年,索罗斯先生的投资风格如气吞万里如虎,令人闻风丧胆。此次中国之行是否又在策划一次新的战役呢?我想不会。从追求“立言”的角度看,他的中国预言是在验证他的反身性原理;从追求“活力”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就像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魅力无穷,活力无限。他和克鲁格曼教授一样,并不在乎他在人们心目中的预言家形象,却更在乎他的思想和理念在有生之年被社会接受。对索罗斯来说,20年前的预言是他投资决策的基础,而在20年后的今天,他的预言多半是思想的测验。
索罗斯经济预测的理论基础,还有他的大宏观政治经济学。在他看来,开放社会的国际政治也是地缘政治,是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非均衡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在他的中国预言中,最难理解的是他在预言中国经济复苏之时预言美国经济还将持续走熊。这个判断的经济依据是什么呢?如果读过索罗斯1997年出版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危机》,就不难理解他对美国的悲观预期了。在这本书中,索罗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做了非常本源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会遇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因为,资本主义的基础是个体的私有制,但是开放社会将使国家走向全球化,而在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中,国家的力量势必越来越强,因此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势必越来越弱,从而导致全球资本主义的危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金融体制内在的失衡或断裂,此时政府必须及时干预,政府干预的力量越强,金融危机的破坏就越小,经济复苏的时间就越早。我想,这大概就是索罗斯为什么会同时对中美经济的现状做出相反预言的理论依据,而业内专家一般判断:或者中国经济领先复苏,或者美国经济领先复苏,不大可能一冷一热,冰火两重天。谁的预言正确呢?还是让未来的发展去验证吧!
在平民的心目中,大师预言是神圣不可失误的,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有幸近距离接触了两位世界级的大师:一位是克鲁格曼教授,他对伟大预言家的称谓嗤之以鼻;一位是索罗斯先生,坦然承认及时认错是他一生成功的关键。从两位大师的预言中我们应该学到两点:一是面对现实的理论思考,二是回应挑战的真知灼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