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厂保价惜售传言不实 最后一个多头豆粕还在坚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5月25日至26日,第十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国计划推出更多期货产品,包括原油期货,中国计划向更多外国投资者开放国内期货市场。另外,中国近期抑制期货暴涨的举措已经有明显效果。
自5月以来,在美国农业部报告超预期利多效应,以及豆油和豆粕套利机制的带领下,豆粕价格继续创下本轮反弹以来的新高。自4月8日起,CBOT豆粕指数便呈上涨走势,5月26日,CBOT豆粕指数报收于414.4美元/吨,反弹幅度逾四成。大连豆粕5月26日报收于2895元/吨,反弹幅度约28%。在工业品以及豆油均开始下跌的背景下,豆粕成为近期多头坚守的阵营。市场人士认为,影响豆粕价格的利空因素仍在,预计后期豆粕存在补跌的可能性。
保价联盟不实
“粕类市场的基本逻辑比较清晰,争论焦点也比较明确。看涨是因为美国大豆因国际因素上涨带来的成本传导以及通胀预期的结果,看空是因为进口大豆到港集中和国内相对供应充裕。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的豆类和粕类大的供需结构上是充裕的,市场的分歧焦点在于对某一阶段市场价格与短周期供需环境的错配。”神凯投资投研总监高艳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于国内粕类市场最近一段时间投机程度过重,因而在调整行情里,很容易引发踩踏。资金不甘寂寞,最近移步农产品,对冲基金一周前对农产品多头的押注升至近两年来高位,但这一迹象也可能意味着临近转折的风险在升高。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代表对冲基金等投机资金的Managed money增持13种美国主要农产品的期货期权净多头至近68万张合约,是2014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增幅较大的产品包括糖、家畜等。
不过,伴随着不断升高的衍生品多头头寸也可能代表行情反转的可能性在升高,因为投机者可能随时平仓离场。
“其实,针对目前农产品的持仓情况,无论是境外或者境内,粕类的持仓依旧为产业链内的套保主空,以及投机资金的偏多构成,其中不乏有程序化等一定的资金比例。不过近几日,券商系的投机资金开始进驻空头,操作线路长短暂不好判断。”上海某商品私募基金杨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杨经理认为,可能也有部分程序化资金在一定价位设置了离场,这也表明市场认可当下处于调整行情状态。至于现货层面,此前有传言油厂联合惜售豆粕,以此来成立保价联盟。其实,油厂联合保价惜售的可能性并不大,通常压榨亏损可以带来惜售,但联合保价比较困难。
据记者了解,长久以来,由于各家油厂均有自己的客源,且多有重叠,虽然联合利于稳定价格,但不宜稳定市场和客户,这种联合是以损害自身客户为基础的。对自身发展是不利的,并且,国内多数工厂以基差销售为主,由此定价权力回归客户,油厂并没有需要联合保价的实质要求,因而即便有油厂出现了联合,持续性也有待考量。
后期美豆生长成关键
农产品集购网行业研究员李喜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豆粕、菜粕价差扩大主要是近日菜粕上涨幅度偏大,菜粕对豆粕价格优势再次丧失,另外截至目前,菜粕的主要需求水产料情况仍偏差,而豆粕的主要需求猪料逐步增加。国内菜籽减产,国际菜籽供应也偏紧,但在目前价差情况下,豆粕、菜粕价差仍能扩大,不过空间有限。
随着美豆波动性明显增加,过去美豆强势上涨导致美豆/美玉米比价扩张,该情况可能导致美国北部削减的土地回种大豆,最终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另外北部地区大豆单产高,种植比例提高后,美豆平均单产也提高。
目前来看国内豆粕风险较大,持续推高累积了过多风险,饲料需求虽好转,但未来3个月大豆集中到港,加上美豆价格上涨过快,进入了调整区间,更多应该注意风险。此前,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粕类品种上涨的原因是与猪肉价格上涨有关,那么在生猪养殖行业,到底用到粕类的量有多大呢?
对此,高艳表示,就豆粕和菜粕市场来看,通常情况下,两者的价差变化是建立在消费替代基础之上的。自前年开始,国内养殖饲料配方一再调整,将饲料中的菜粕使用比例降到最低值,而豆粕的相关配比有所提升,这使得豆粕和菜粕价差长期处于较窄的平稳区间。
作为主要的蛋白饲料原料,豆粕的饲料消费构成中,约有27%左右为生猪消耗,52%左右为禽类消耗,其他21%左右为水产、反刍等消耗。由此比例核算,国内每年约为1600万-1650万吨豆粕用于生猪饲料消耗。
就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随着生猪存栏的降低,豆粕在生猪饲料中的消费已经较低。由于饲料消费为刚性消费,因而生猪存栏的改善和恢复,都将产生新的豆粕消费。从这一角度来看,生猪养殖行业若能够确定实质性改观,其对于豆粕的预期消费增加趋势才能确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