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分析称其将成港股运动品牌回归第一股 匹克体育蹊跷停牌 引发私有化猜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匹克体育 01968.HK)正因为突然停牌引发业内关注。5月23日,匹克体育突然发公告称,公司股份暂停买卖,“待发出一份与香港收购及合并守则相关而可构成本公司之内幕消息公告”。
巧的是,匹克体育当日还公告称,公司任职已有8年的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家豪宣布辞任,其职位暂由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许志华代理首席财务官。 “此举说明匹克体育已经完成了内部高层的人事调整,匹克体育已经开始为回归A股做准备。”有接近匹克体育的知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
5月24日,匹克体育CEO许志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时并没否认私有化一事,只是表示公司此次停牌将会宣布什么,“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突然停牌遭猜疑
目前,体育品牌即将迎来6月份欧洲杯、8月份里约奥运会关键期,匹克体育突然宣布停牌,再度将焦点聚焦到它身上。
5月23日一早,匹克体育就连发两条公告,一则称待发出一份与香港收购及合并守则相关而可构成公司之内幕消息公告。而另一则是,公司关键人物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家豪宣布辞任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代表公司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和通知书的代理人。
该公告还显示,孙玉蒂及苏漪筠已获委任为公司的联席公司秘书;公司的执行董事许志达已获委任为公司的授权代表;孙玉蒂及苏漪筠已分别获委任为许志华及许志达的候补授权代表;孙玉蒂及苏漪筠已获委任为代表公司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和通知书的代理人;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许志华会履行首席财务官的职务,直至公司找到合适人选填补该空缺为止。
最有意思的是,对于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家豪的突然离职,公司并没说书具体的原因。5月24日,有匹克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蔡家豪的辞职是因为年龄原因,不过,记者并没有获得官方的确认。
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停牌或许跟匹克体育即将退出港股,回归A股私有化有关,此次蔡家豪的辞职,或许与退市之前的公司内部人事调整有关。
事实上,此前就有报道称,匹克体育将宣布私有化计划。一旦其确定将回归A股,其将打响港股运动品牌回归的第一枪。该报道还称,匹克内部很久之前就已开始筹建产业集团,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多家体育品牌安踏(02020.HK)、李宁(02331.HK)、361°(01361.HK)、中国动向(03818.HK)、特步(01368.HK)均在港股上市,而且之前均没有其它股票提出即将退市的消息。
但5月24日,匹克体育CEO许志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并没有公布私有化方案。而此次公司停牌是否是私有化的第一步,这一切以公司的公告为准。
估值及上升空间困境
“其实,此次匹克体育之所以被业界认为将私有化,一方面是估值过低,另一方面是其港股体育品牌与国内A股市场遭热捧相比,估值和上升空间有限。”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
资料显示,匹克于2009年登陆港交所,目前已超过6年时间。据当时数据显示,当时招股价为4.1港元,公开发售超购22.18倍。期间经历了国内体育市场的整体下滑期,匹克在2012年以及2013年连续出现业绩下滑。
虽然近两年体育品牌进入了复苏期,匹克体育也随之上涨,去年匹克体育全年纯利润为3.92亿港元,同比上升22.3%,营业同比上升9.36%至31.07亿港元。即使期间匹克体育近期公布业绩后稍稍拉起了股价,最高冲到2.1港元左右。但2016年年初至今,匹克体育下跌约8.6%。
不过这与国内其他体育品牌相比,匹克体育还是并不乐观。资料显示,去年安踏营收已经突破百亿,李宁则是超过70亿元,特步是将近53亿元,361°则近45亿元,匹克与同行相比相对靠后。
而这更难与A股上市公司的贵人鸟相比,特别是滚动市盈率方面。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截至23日收盘,匹克的港股市值大概在45.8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8.7亿元)左右,滚动市盈率为9.8;贵人鸟的总市值则近147亿元,滚动市盈率为43.48。
“A股市场对体育产业相关概念股很追捧,会让市值回归正常估值,这样匹克体育也会像贵人鸟一样进行产业的布局转型。”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上述人士对记者直言,加上目前国内政策对体育产业的支持,这无疑将让困境中的匹克体育得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资料显示,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而此次匹克体育的停牌真的是内部调整和私有化的第一步吗?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