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梁红或替哈继铭帅领中金研究团队

作者:唐玮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05 21:11:00

摘要:梁红或替哈继铭帅领中金研究团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哈继铭马上就要在央行任职了。”一位接近中金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本报早在3个月前就已独家报道的这一人事变动终于要成真了。而接替哈继铭,带领中金研究团队的人选,很有可能是去年已经投身中金的梁红。上述人士说,目前正在与梁红谈薪酬问题。
    但截至发稿,此消息并未得到梁红本人和中金公司的证实。
    喜欢留着干练的短发、有一双透彻的大眼睛、以敢言著称的梁红,目前是中金的董事总经理,市场对她并不陌生,她曾是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观点独立而又犀利,曾在2008年伊始市场仍沉浸在“8000点梦想”时就准确预言,中国资产价格有着较大下行压力;也曾对2008年的CPI、GDP有着较为准确的预测;也曾坚定不移地建言人民币应该升值,而受到“是否另有所图”的质疑……
    出任中金董事总经理后,她更为低调,记者曾在北大试图就宏观经济采访她,她快人快语地拒绝:我现在很少谈。接着她又指了指旁边,说:“你去问周老师(周其仁),他知道。”
    若梁红出任中金首席经济学家一职,中金的研究团队可能略微调整,研究风格也必然转变。


与众不同的梁红
    “我虽然换了新的职位,去年11月到了中金,从事并购,但我从来也没脱离过我的老本行(研究宏观经济),现在更多是向客户讲。”梁红在4月份对记者表示。
    她最大的特点应该是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梁红说过,如果卖方分析师的观点与所在机构或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对公司也好,对客户也好,你都要说实话,你的分析是否正确是最重要的”。
    2008年1月,市场还弥漫着一片祥和的氛围,国内很多基金机构都梦想着上证指数会冲破8000点,时任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的梁红却逆流而上,频繁到各个基金交流路演,宣扬他们看空的观点,名为《2008年伊始时的思考》的短评指出,自从去年2007年11月份以来,两方面下行风险——即美国经济状况的恶化以及中国的宏观调控——的加大已经导致中国相关资产价格的显著回落。我们认为,这些风险可能会对中国相关资产持续造成下行压力。
    梁红与众不同的观点,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2008年年内股指最深跌幅超70%的行情,也渐渐印证了她所言非虚。
    而梁红离开高盛,也使得高盛渐渐失去“给人洗脑”的能力,在国内基金心目中的地位大幅下降。
    “现在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对高盛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有时候对高盛的观点仅仅是听听而已。”一位基金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而梁红在中金也拥有不少粉丝,一位中金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梁红带领研究团队,他就要想尽办法调入其团队。

    梁红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是国际关系专业,但她“国内关系”也进行得不错,她在客户中的口碑良好。
    后她又获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高盛之前,她从1998年6月起,曾供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若干个亚洲国家的代表处,负责经济咨询业务。


“最坏的时候过去了”
    但梁红也并非神话人物,观点也并非一成不变。
    最近一次她公开露面是在4月25日的北大中国经济中心,一改她看空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已经见底,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经济谷底大概出现在去年12月中旬。现在经济呈现的是“斜率大于45度角的V形反弹态势”。
    她认为,从股市、债市这两个投资者真金白银投资的地方看,已经开始回暖。一幅牛市的图景是非常清楚的:A股自年初以来上涨30.7%,涨幅居全球之首,开户数也在增加,而A股里大盘股、蓝筹股是跑输大市的,这正是过去牛市的特征。
    “股市表现是流动性的泡沫,还是有基本面支持?”梁红说,长期来看,A股的股指还是合理的,现在还不能判断这就是泡沫。因为前面的底很深,中国经济反弹的速度和力度都非常强,现在华尔街的分析专家开始往上调中国的GDP增长。
    “中国过去四个月里什么东西热?房、车、股!这是走向经济危机的经济会有的表现吗?这是经济在二次探底的衰退时的情况吗?这是一个没有内需国家的表现吗?”她连用了多个反问句来力证中国经济已经探底回升。
    梁红继续分析说,美国的数字也开始表现出见底的特征,至少两条腿开始找到地面了,欧洲也开始有见底的迹象。而中国,一季度在出口负20%的情况下,投资消费增长远远高于GDP增速。往前看,欧美不往下拽我们了,再加上货币信贷还在以一小时两百公里的速度往上冲,二三季度的数字会跑得非常快,大家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春天。
    但她也认为中国经济重新走向平衡有一些障碍,长期来看,中国的资本深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来看,支持内需增长主要靠投资的拉动;中期来看,内需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因为国内投资融资渠道还有障碍,没有股本融资、单靠加速债务融资会增大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决不可持续,如何防止内需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的压力还很大。
    “什么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是时候给它做一个定义了”,她指出,中国经济保八,信贷一个月5000亿元,一年6万亿元足够了。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要对“适度”进行量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