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传统医疗体系的断环 搭建医院与家庭护理之间的桥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银发浪潮冲击全球,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为现行的医疗护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压力,为了合理整合利用国家卫生资源,提高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积极探索一种介于疾病急性期照护与长期照护之间的新模式——中期照护模式非常必要。
3月15日,由北京老年医院和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北京市老年中期照护服务推动策略研讨会”在北京老年医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推广老年中期照护服务模式,加快老年康复医联体建设,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目前,北京老年医院积极探索中期照护这一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病人在急性疾病治疗后,通过综合功能评估,将具备康复潜能的患者转诊到中期照护服务机构继续进行综合性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使患者的功能状况得以恢复,既减少因病情恶化而再次入院的几率,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北京老年医院老研所常务副所长宋岳涛在会上强调。
老年患者的健康照护模式对医疗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就目前来看,大型三甲医院存在床位周转较慢的问题,平均住院日较长,急性期后患者不及时出院导致床位紧张,而基层医院及社区医院往往病种较单一、病源不多,导致国家医疗卫生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造成局部资源的浪费。
据记者了解,老年中期照护是一种新型的老年医疗服务模式,是病人在急性疾病治疗后,通过综合功能评估,将具备康复潜能的患者转诊到中期照护服务机构继续进行综合性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老年中期照护,对患者来讲,可使其功能状况得以恢复,减少因病情恶化而再次入院的几率,可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对医院来讲,可缓解医院老年患者长期压床的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对国家和政府来讲,可节约医疗资源和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良好氛围。
中期照护服务模式的建立,搭建了医院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弥补了传统医疗体系中一个严重的断环,对构建连续性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意义重大。
在研讨会上,北京市卫计委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郗淑艳处长作了“北京市老年中期照护服务推动策略”的报告,北京老年医院陈峥院长作了“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概述”的报告,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秦明照主任作了“北京市社区老年中期照护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还有北京老年医院门诊部马正君主任、北京慕沙科技有限公司李益先运营总监和温泉敬老院曾晖院长做了医养结合方面的经验介绍。
本次研讨会为在北京市全面推广老年中期照护服务模式、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北京老年友善城市的建立,有利于构建分层管理、无缝衔接、医养结合、资源共享、多方联动、区域协同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