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秋生:上市公司融合国有民营资本
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资本市场有点像最近这两天的天气,在冬春交接的时候,有时候更像春天,有时候更像冬天,但是总的趋势是春天不会远。
在中国,政治环境跟经济工作本身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所以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作为资源配制的决定性方式来看,这个大趋势没有改变,而且也不会改变。从最近两三年来政府所做的探索来看,不管是对资本市场的探索,还是对其他领域的探索,都是处于不断尝试当中。
要给市场力量
绝大部分人进入资本市场的本来目的,并不是为了分享各种经济的进步所带来的好处,而是要从资本市场的高低差价当中得到收益,这是我们资本市场一直存在问题的根本性原因。然而可怕的是,目前不仅仅是散户这样,包括很多的机构投资者也是这样,甚至还包括一些政府部门或者国家资本也有这种想法。
如果纯粹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这种既是市场的管理者,又是实惠的获得者的现象,就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或国有资本既是参与者又是调控者,势必会给市场带来震荡,甚至发生不可控的情形。最明显的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情况就是去年6月以来发生的“股灾”,到目前为止,资本市场的好多情况和工作都还处在停止状态。因为就是在那样最极端的日子里,出现了一些超市场的措施。
其实,这种现象还是春天来临之前的各种博弈。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政府和参与者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然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面对新的情况,必须要有办法去解决。虽然我们看到监管层目前拿出了一些办法,但拿出整套的方针政策还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要给市场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对价值的尊重。
尊重资本
金融就是体现价值的地方,其中代表性最强的就是以民营为主的产业市场。大家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见,凡是服务好的,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医院,还是我们所在的学校,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有比较明确的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货币流通总量110万亿,这是个大数。要想实现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来抓落实。现在资本市场本质上可以分为三层:一层是公益,一层是商业一类,一层是商业二类。但是对于那些全面竞争类的国有资本,它的价值怎么得到尊重,这是监管者马上会遇到的问题。
所以说,如果要回归资本市场自身的价值,我觉得尊重资本非常重要。
现在是社会治理越来越好的时代。一项规定、一项制度、一项做法的出台,如果得不到市场认可,便很快就会有修正的机制出台,这种机制的速度是以前所不能够体会到的。这是最积极的因素,这个最积极的因素在资本领域、实业领域等,将会在2016年有一个变化。
目前来看,有些变化已经构成了今年部分两会代表的发言提纲,也能从他们的思考中看到一些前瞻性的观点。比如关于竞争性国有资本的问题。其实竞争性的国有资本是退还是进并不是很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要把这种竞争性的国有资本跟它真正的价值联系起来,要跟民营企业结合,不管谁控股,只要是资本就可以。
发生最大变化的应该会在竞争性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融合、和上市公司的融合上。上市公司经过资本市场多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机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下一步,应该在国有资本方面建立一种可进可退的机制,以此来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有活力的保证。
(刘思希 整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