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转让意向平台预计2月上线 新三板创新层“门槛”提高

作者:刘思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1-30 00:01:32

摘要:近日,新三板维持震荡整理走势,成交额和成交量均出现下滑。1月26日,三板做市指数跌破1300点,最低触及1292.06点,创下2015年7月10日以来新低,最终收于1293.66点,跌幅为1.33%。

转让意向平台预计2月上线 新三板创新层“门槛”提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思希 北京报道


近日,新三板维持震荡整理走势,成交额和成交量均出现下滑。1月26日,三板做市指数跌破1300点,最低触及1292.06点,创下2015年7月10日以来新低,最终收于1293.66点,跌幅为1.33%。

    兴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1月18日至22日新三板成交量、成交额均环比下降,市场成交量为6.88亿股,较此前一周(1月11日至15日)下降25.41%,成交额为41.05亿元,环比下降27.38%,做市板块成交量与成交额环比分别下降24.48%和27.41%。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1月22日透露,新三板将推出公开转让意向平台,加大对违规转让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股转系统拟对分层标准进行微调,旨在提高创新层准入标准,打造真正属于中国的“创业板”。

转让意向平台或2月上线

    证监会1月22日举行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新三板是挂牌公司股票公开转让的唯一合法平台,这里面的公开转让包含发布挂牌股票买卖的意向信息,其他任何市场机构不得组织该类交易平台。

    张晓军指出,新三板挂牌公司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公开披露的信息应该通过股转系统指定的平台发布,不能通过任何场外平台公开发布披露信息。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满足投资者的转让需求,降低转让意向信息的搜寻成本,张晓军透露,股转系统正在建设挂牌公司转让的意向平台。他表示,此平台的建立将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同时,也能让市场信息更为充分有效,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流动性。为交易用户提供意向信息的修改、发布、查询服务,目前已经完成设计开发和性能测试,预计在今年2月正式上线运行。

    接受记者采访的股转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转让意向是不能公开披露的。现在市场上有一些民间自办的转让平台,可能在信息上存在一些违规行为。而挂牌公司转让意向平台只是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不具有交易功能,也不具有委托的义务和功能,其主要目的就是规范市场,加强市场交易的便利程度。

分层标准进行微调

  1月21日,股转系统召集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和券商机构代表,讨论新三板市场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而这次会议探讨的正是去年11月24日发布的分层标准征求意见稿。

    记者了解到,监管层或对分层标准进行微调。标准一中,明确了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的要求是4月30日之前有200人;标准三中,明确4月30日之前不少于6家做市商,必须提前60日开始做市,即1月29日已做市交易;另外,原先的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完成一轮融资和50%以上交易日有交易,符合其中一条即可,而在最新的讨论中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而此前股转系统公布的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显示,分层参考的三个标准为:标准一,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两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扣非前后孰低者);最近3个月日均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标准二,近两年营收连续增长,且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近两年平均营收不低于4000万元;股本不少于2000万元;标准三,最近3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

    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分层标准的提高只是相对去年11月20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而言,这是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其认为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控制创新层的数量;第二,让指标更有科学性。防止一些企业人为地做一些工作,“弄虚作假”。

    兴业证券表示,“分层方案”正式文件或细则还未公布,为确保“创新层概念股”的命中率,投资者选择创新层投资标的时应从严考察。

真正的“创业板”

记者统计发现,进入1月份以来,新三板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迹象。截至1月25日,在仅有的15个交易日内,新三板平均每天成交额不到4.5亿元,环比下降14%,成交量环比下降8%。

    基于新三板的流动性、估值、融资情况等出现下滑,资质好的企业总想往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转,而随着上海股交所即将推出的战略新兴板,新三板如果不改变交易方式,将很有可能被边缘化的言论也不绝于耳。

    程晓明表示,战略新兴板和创业板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因为它的数量不会放开、每年的数量是很有限的,所以谈不上新三板被边缘化。战略新兴板、创业板、新三板都是为创新服务,都需要做市商,但只有三板实现了做市商制度。所以就凭这一条,新三板也不可能被边缘化。

    程晓明认为,新三板才是中国真正的“创业板”,也可以说中国真正的“双创”在新三板。战略新兴板和创业板的制度设计和主板是一样的。一个板块怎么定位,不是看叫什么名字,关键是看制度设计能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为创新服务,就需要做市商。创业板和战略新兴板根本没有做市商制度,那就和主板没有区别,只不过它的名字叫创业板、战略新兴板,但实际上制度设计根本完不成这个任务。

    “虽然目前新三板的市场规模还不是特别大,市值也不是特别大,大约只有创业板、中小板加起来的十五分之一,但新三板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创新,这个创新能给主板的改革提供样本。”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强调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