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岷:上海银行业不良增长趋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在1月21日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上海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廖岷披露,截至2015年末,上海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91%,比2014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480亿元,比2014年末增53亿元,关注类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增长趋势整体趋缓。
就其中原因,廖岷认为,一是在于上海实体经济转型比较早,二是上海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金融中心、自贸区建设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这些都有利于银行业防范和化解风险。
他特别提到,过去五年,上海银行业提前着手化解辖内具有区域性特征的钢贸授信风险。钢贸表内外授信余额已经从2011年末严重超融资的2200亿元,下降到2015年末的正常贷款296亿元。“为银行业的转型和防御风险赢得了较大的空间。”廖岷称。
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会长顾国明也表示,在该地区钢贸行业授信风险化解处置过程中,公会制定了专门的指导意见,成立所有债权银行参加的债权银行委员会,不仅明确了交叉查封抵质押物的快速处置意见,同时在成员行范围内形成债权维护方案。按统一标准对各类钢贸市场和企业进行风险分类,逐个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并统一执行。有效地缓释、化解和处置风险,避免简单地压贷、押贷、断贷。
为了从源头上联合防范信用风险,上海银行同业公会还建立了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将云计算、实时监控等技术融入仓库监管、货物监控、仓单管理、信息发布等动产质押融资管理各项流程,以避免虚假仓单和重复质押等发生。
“在全国范围来看,上海银行业是最早对钢贸行业风险进行风险提示和化解。”现在来看,廖岷认为,前瞻性的预警还是非常重要。他表示,政府起到维护良好信用环境等作用,重点还是在于采取市场化手段,避免一刀切。
对于2016年的工作安排,廖岷表示,将争取成为银监会投贷联动试点单位,引导辖内机构尝试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支持条件成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用卡、理财、小微企业信贷、专司科技型企业投贷联动的板块尝试进行牌照管理或子公司改革试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