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估值下杀引发连锁反应 新三板年报大战打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股突如其来暴跌,新三板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当然,没有涨跌停限制的市场,使得新三板交易在2016年的第一周经历了完整的交易时间。有市场人士笑言:这是唯一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截至1月14日,三板做市指数自1438点下跌至1330.41点,下跌幅度达7.48%。
在专业人士看来,新年第一周,新三板随A股共振下跌,幅度较小,无疑显示了新三板机构投资者的理性与成熟。从整体来看,2016年,新三板与A股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一年,风险来自于市场,而机遇则来自于价值型企业的成长机会。
目前,新三板龙头优质企业的估值体系,多建立于A股相关对标标的,短期需防A股估值下杀引发的连锁反应。年报披露在即,挂牌企业将会尽其能事展现其业绩,新三板分层即将开启,市场分化将会再次加剧,年报大战将引爆市场。
与A股共振下跌
新三板2016开年,遭遇大跌。
国都证券研究员刘飞近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三板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主板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主板市场估值中枢的下移势必给新三板市场带来估值中枢下调的压力,因此新三板市场出现调整。但从指数跌幅来看,上证综指从年初至1月14日下跌了14.96%,而三板成指跌幅远小于上证综指,主要原因在于新三板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投资者相对理性、投资理念相对成熟。短期的调整不改长期上行的趋势,依然坚定看好新三板市场未来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目前新三板市场依然处于震荡整固期。一方面,随着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政策利好落地后需要一定时间的震荡消化;另一方面,目前距离分层制度的最终实行还有一段时间,短期市场进行整固与等待也很正常。
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诸海滨则认为,尽管新三板受A股拖累较大,此次的下调与2015年6月时的下调不同,并不是流动性出现问题,因此短期调整的幅度不会太大。
可以看到,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新三板凭借其制度创新的独特魅力迎来爆发式增长,实现两大超越:挂牌数超越沪深两市总和,挂牌企业家数突破5000家,定增融资额超越创业板;制度创新出现新突破,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成功发布。
根据股转系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1887家挂牌公司完成2565次股票发行,发行230.79亿股,融资1216.17亿元。其中挂牌同时发行337次,发行44.78亿股,融资217.49亿元。
东吴证券发布报告乐观地指出,2016年将是新三板推创新、重规范的一年,预计挂牌数有望突破10000家,监管将进一步趋严,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分化加剧
岁末将至,新三板市场拉开了业绩预告披露的序幕。规模庞大的挂牌公司群体一方面承载了市场无限的热情与希望;另一方面面临年报业绩的检验,也将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惊喜。
在刘飞看来,由于年报业绩将直接影响挂牌企业能否进入创新层,因此,短期内市场会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年报方面。分层制度实施以后,市场内部出现分化的趋势在所难免,进入创新层的挂牌公司会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与青睐,进而享受更多的创新政策与估值溢价。
刘飞分析指出,投资者可对相关优质标的积极布局并耐心持有。选择的主线有以下两条:一是对于“准创新层”优质标的的积极布局;二是对于年报有望大幅超预期的高景气度标的进行逢低关注。行业方面,依然看好以在线教育、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
中泰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张帆则认为,年关将至,各家经营尚好的公司已经迫不及待地公告业绩预告,因分层需要,可以预期今年新三板市场整体年报必将让人惊艳。
张帆指出,根据创业板经验,新三板市场今年必将是分化之年,在注册制开放背景下有转板预期的优质企业必将强者恒强,公募与保险等低风险偏好生力军必将优先倾斜此类龙头企业。而部分公司的业绩承诺与规划蓝图也会逐步被证伪,将面临成长与估值的双杀。
事实上,对于新三板公司而言,其业绩预告属于完全自愿披露范畴,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试行)》并未有任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去年表现好的新三板公司抢着披露业绩预告,而那些表现不好的公司,披露的积极性将不会太高。
截至1月13日,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已有146家发布确切业绩预告,其中,103家2015年业绩预增,科列技术增长幅度为500%至600%;信中利预计2015年净利润为50000万元至60000万元,增长幅度为232.82%至299.38%;科飞新材净利润为700万元至800万元,增幅达10800%至12300%。
一铭软件、固特超声、索尔科技等11家发布了扭亏预告。其中,坤鼎集团净利润为11000万至13000万元。
中钢网则是一大特例,其发布了增亏预报,净利润为-4350万元至-4200万元,下降幅度为450.35%至431.37%。不过,经其测算,公司预计2015 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72.5 亿至74.5 亿元,相对2014 年增长1506%~1550%。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