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新年触发熔断机制提前收市 熔断机制能否抑制市场波动?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1-04 22:30:56

摘要:新年伊始,中国A股市场上的熔断机制正式生效。可悲的是,就在熔断机制正式生效的第一天,熔断机制就被迫不及待的触发了。

新年触发熔断机制提前收市 熔断机制能否抑制市场波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正当民众还未缓解假日综合症的袭扰时,作为在A股中苦苦挣扎的投资者们,今天再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性时刻——A股在熔断首日触发熔断机制。新年伊始,中国A股市场上的熔断机制正式生效。可悲的是,就在熔断机制正式生效的第一天,熔断机制就被迫不及待的触发了。

熔断机制的本意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从交易机制的角度保持市场的稳定,但从当日的交易过程来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却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沪深300指数首次触发熔断用时2小时15分,而触发第二档阈值(7%)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量显著放出,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

当天上午,沪深300指数在多种利空因素叠加下,大跌5%,触发第一次熔断。IC1601率先触发股指期货价格波动限制第二条,跌幅达5%,盘中跌停。午后股指重挫,13点12分,沪深300指数暴跌5.02%,达到熔断线第一次熔断,股指期货跟随熔断。

15分钟暂停交易后,13点34分,沪深300指数扩大跌幅至7%,再次熔断,直至收盘,IC1601首次熔断后开盘后瞬间跌停。与此同时,也正是随着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加重,大家都希望赶在7%的大熔断之前卖出手中的股票,结果形成了新年A股市场上的第一场踩踏!

对此,永安期货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任新普表示,熔断机制是对已有趋势的反向作用,在下跌趋势中只是缩小下跌的窄幅,市场还是要走自己的运行规律。股指期货在交易受限制以后,交易量和持仓量严重下降,市场功能被严重削弱。今日大幅下挫,主要是利空因素被放大、股权解禁以及对去杠杆程度的担忧,不排除次日有反弹的可能性。

不过,对于今天大盘指数的暴跌,中信期货分析师张革表示,今天股指期货的大跌并非由于熔断机制导致,还请投资者客观看待市场。在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市场资金利率水平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流动性压力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始终维持低位,沪深两市成交额一直保持低迷状况。

与此同时,同时,周末和周一公布的PMI数据表现低于预期,进一步增加短期情绪干扰。因此,不能将市场的正常波动归咎于政策,要正确理解市场各方面因子的影响。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股指实行熔断机制后,那跌停板制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从1996年12月沪深股市引入涨跌停板制度,该制度对于短期化解市场过度波动和抑制投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接近20年的制度实施过程中投资者已较为熟悉交易规则和玩法。然而,新的熔断机制的加入,则相当于股指新增了两道交易双向阀门(-10%,-7% -5%,5%,7%,10%)。

对于沪深300指数来说,在新的熔断机制下理论日内涨跌幅度收窄至(-7%,7%),通过制度过多干预市场交易,造成市场交易频繁“启停”损失的是交易效率,对市场长远发展不利。对此,上海元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策略分析师杨东表示,熔断机制推出后,股指期货的涨跌幅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杨东表示,由原来的10%变成5%,7%两档。个股的涨跌幅板仍继续保留,而且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且根据历史统计数据看,触发熔断机制的交易次数较少,但个股的涨跌幅度的波动大于指数,因此仍有必要保留个股的涨跌幅。而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将至7%,股指期货涨跌幅则将为5%和7%两档。

“今天第一次触发熔断机制算市场的正常反应。因为元旦期间公布的经济数据弱于市场预期,同时媒体大肆宣扬救市股恢复流通,导致市场快速下跌。但是暂停15分钟后市场情绪明显发生了变化,恐慌性的抛售开始出现。这种交易制度第一次在国内出现,市场的反应有些过度,不仅没有发挥控制风险的作用,反而助跌。”上海元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策略分析师杨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