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2016年要打造国内首家体育平台 疯狂的体育:智美解读商业化“痛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体育产业的爆发似乎只有一步之遥。而作为国内首家登陆港交所的体育文化类公司智美体育(01661.HK),正踏着政策松绑春风和资本聚焦的双重引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实现高速增长。
“凭借着公司十多年的运营经验和发展基础,在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元年,公司已经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公司从2015年年底已经开始战略升级,未来智美体育将从体育传媒、体育赛事和体育服务三方面再度发力。”12月24日,智美体育董事局主席任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体育产业正以难以估计的体量浮出水面,智美体育作为国内最大的赛事运营的公司,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撬动着巨大的市场蛋糕?
从最难的市场做起
面对46号文件(全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催生的巨大体育产业市场,巨头们正在选择切入点,试图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转型的过程中,探寻出新的产业增长模式。
“智美之所以能够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元年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跟在国内路跑市场的绝对占有率有很大的关系,智美体育最先从体育赛事最难的一块市场做起。”12月24日,任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整个体育赛事的运营过程,其实最难的是体育市场商业价值的开发。
此前的体育产业都是政府做主导,其间并不考虑商业价值的开发。而产业化则意味着国家要通过它来赚钱。特别是2014年年底46号文件开放赛事运营之后,应如何实现赛事的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开发?
“这对于企业来说最难,其实主要是三点,首先是运营最难。”任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其二是商业价值的开发最难,在2011年的皇马之前,马拉松是没有冠名的,都是政府去做公益活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参与者都没有出资,而进一步市场化以后,怎么让赛事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是摆在企业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任文告诉记者,最后,就是大众参与的问题。其实原来大众对体育参与性很小,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而经过智美体育以及多家赛事运营公司近10年发展和文化推广的努力,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目前已经从文化上将大家带动起来。
资料显示,从2001年成立至今,智美做赛事运营超过10年,涉足专业体育赛事运营也5年多时间了。其间智美体育不但发力体育传媒,而且还深耕体育赛事,已经形成了在国内比较有特色的综合性体育产业集团,旗下涵盖体育赛事运营、体育营销、体育服务、体育传媒等专业公司。
据智美集团2015年中报披露,智美体育板块收入增长近50%,体育毛利6691万元,毛利增长43%,毛利率持续保持原有水平。智美体育业务四大体系若剔除财务口径按净额确认收入,按合同金额统计,收入规模为1.25亿元,增长高达76%。
打造首个体育大平台
“企业全面战略和资本结构升级之后,2016年要打造首家国内体育平台,通过国产的首个自主运动芯片,整合各种赛事资源和服务资源,打通体育产业链上下游。”任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6年初步形成国际化平台搭建,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领路者。
据记者了解,智美体育此前主要业务是体育传媒和体育赛事运营,而经过2015年年底的产业升级之后,智美体育开始拓展一个新的领域——赛事服务。
任文向记者透露,2015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做了一个整体的资本结构的安排,在现有的智美体育集团上面,公司会再做一层结构,就是智美控股,这个控股集团会成为一个智美整体的投资平台,在孵化一些新业务的时候,肯定有一些业务跟现在的体育赛事运营和传媒业务是不太相关的,但是也是一些我们后边要去做的比较重要的产业布局。
据记者了解,在这个平台的布局中,其中有一块业务就是体育赛事的芯片业务,这也是智美体育将来打造平台的核心。任文向记者透露,而原来因为国内的芯片技术不过关,用的是日本的芯片。
为此,智美体育在布局投资平台的同时,也开始投资国内自有体育芯片的研发,目的也是为打造体育平台布局。
任文向记者透露,从2016年开始,所有的比赛,所有的芯片,所有的数据我们自己来做,从芯片开始,2016年7月,我们会出自己的第一款智能设备,不过,目前该芯片在研发的阶段。
另据智美体育副总裁宋鸿飞透露,2016年公司将推出5240场赛事,覆盖15个省份,60个城市,参赛人数过千万,赛事影响人口过亿。其中,光马拉松赛智美就要举办35场,覆盖75万马拉松跑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