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学者、政治家、生意人
10月31日,92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来到北京,站到“世界秩序与中国的角色——2015京城国际论坛”的讲台上,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赞赏有加。自从1971年那次秘密访华促成中美建交,44年来,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来中国接近80次,毛泽东以来的所有中国最高领导人都将他奉为上宾。尽管在美国政坛,基辛格基本上已经是过时的人物,但在中国,他的人气却一直不坠。
亨利·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作为犹太人,为逃避纳粹的迫害,1938年随全家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之后在美国陆军服役,战争结束后根据《士兵权利法案》获得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雷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该文集中研究了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实际上是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它奠定了基辛格作为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1957年,基辛格出版了《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论述了核武器的出现对战争和外交的影响,首次提出了有限战争的理论,一炮而红。之后的10年间,他在大学和多个研究机构工作,潜心学问。
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基辛格担任了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是后来尼克松却战胜了洛克菲勒,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最终赢得了大选。在竞选中,基辛格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尼克松不计前嫌,他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才能,邀请他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到华盛顿走马上任,实现了由学者到政治家的转变。
从1969年到1977年,基辛格身处美国权力中枢,权倾朝野,1973年到1977年又兼任国务卿,获得了一个出生在美国之外的人所能获得的最高政治职务。在他任内的两大成就,一是实现了中美关系的和解;二是结束了越南战争。
1970年代开始,美苏冷战逐渐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面对苏联的咄咄逼人,尼克松希望拉拢中国以抗衡苏联。这个任务落到了基辛格身上。1971年7月8日,基辛格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在出席叶海亚汗总统为他准备的晚宴时,基辛格突然声称腹痛,暂时停止公开活动,其实这只是掩人耳目,基辛格并没有生病,而是要去中国。第二天凌晨4点,基辛格秘密从巴基斯坦飞往中国,在中国呆了48小时,和周恩来的会谈时间长达17个小时,为中美关系的破冰扫清了障碍。第二年2月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震惊了世界,也改变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
越南战争是美国近代史上的一块大伤疤。从1955年到1965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和肯尼迪政府出钱、出顾问支持南越政权,1965年约翰逊政府将战争升级,开始派美国地面部队参与,结果损失惨重。尼克松1969年上台后就意识到美国赢不了,1970年2月开始派基辛格在巴黎与北越代表秘密会谈,并准备在1971年底从越南撤军,但基辛格想得更远一些,他向尼克松建言:如果1971年底便从越南撤军,南越政权可能随后被推翻,这种后果对于总统大选将产生负面影响;而如果等到1972年临近大选时再宣布从越南撤军,不但同样会在美国国内赢得支持,而且即使南越政权要倒台,也肯定是大选以后的事了。然而,这为了大选而拖延的一年战争,使上千名美国士兵永远长眠在了越南战场。但讽刺的是,基辛格却因为对结束越南战争有功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国际社会对此嘘声一片,两位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因此辞职,同时获奖的北越代表黎德寿也拒绝领奖。
这两件事是基辛格政治家生涯的巅峰之作,他因此在多年后依然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国务卿。从这两件事也大致可以了解到基辛格的外交风格:极强的判断力、高度的现实主义、钟情秘密外交。对于前两者,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基辛格的人都不否认;对于后者,很多人啧有烦言,认为他不够光明正大,是个阴谋家和危险人物。对这一点,《基辛格——大国博弈的背后》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认为,这应该归咎于希特勒的大屠杀——基辛格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
1977年离开政府后,基辛格回到大学和智库任职。1982年,他创办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KAI)”,开始投身商海。KAI的核心业务是向美国一些大公司提供海外政策咨询及国际公关工作,具体包括这两方面:一是有企业想去某国投资,KAI帮助分析该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告之能去还是不能去,但不提供具体的投资建议;二是如果能去,KAI就利用人脉关系,帮助企业见到该国的国家领导人和具体负责的政府官员。
KAI也给客户提供在中国的服务。作为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惠普(HP)来到中国,就是基辛格推动的结果。1979年邓小平接见基辛格时提出:中国现在正在搞现代化,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你能否推荐一些美国比较好的高科技公司来和中国开展合作。基辛格推荐了惠普公司。在基辛格和中国政府的良好关系基础上,他可以把美国客户带到中国来,由最高领导人亲自接见。前几年,澳洲矿业巨头力拓(Rio Tinto)的中国公司高层因受贿和窃取商业机密获罪之后,为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力拓聘请基辛格出任中国事务顾问。在基辛格的帮助下,力拓“确保获得”了一个与中方高层官员会谈的机会。因此毫不奇怪,基辛格的近80次中国之行,有20次以上是私人行程。
正因为上述原因,基辛格经常性地唱好中国,尽管有充分的理据,却经常遭到质疑,比如前港督彭定康就指责他“不说是仿佛在向中国叩拜,至少也是在毕恭毕敬地鞠躬。”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