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分层制度推出在即 投资选择更广 新三板红利即将释放

作者:刘思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0-28 23:16:58

摘要:多数机构预测,分层制度不仅有利于改善优质企业的流动性,而且可以使企业估值得到充分挖掘,为整个市场带来“鲶鱼效应”。

分层制度推出在即 投资选择更广 新三板红利即将释放

见习记者 刘思希 北京报道

近日,关于新三板分层制度即将落地的消息被炒得纷纷扬扬,从最早传出的“三分法”到最新的“创新层、基础层两个层级”的“两分法”,不论最后采用两分法还是三分法,可以预见的是,新三板分层制度推出在即。

多数机构预测,分层制度不仅有利于改善优质企业的流动性,而且可以使企业估值得到充分挖掘,为整个市场带来“鲶鱼效应”。但是,分层制度真的能够成为解决新三板流动性困局的妙方吗?

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26日,新三板的挂牌公司为3819家,其中,做市转让公司共904家,协议转让公司数量达2915家,总量已经远远超过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而根据Wind数据,当日,新三板有成交个股仅627只,占比只有16.41%,成交金额为5.67亿元。这一交易额只是沪深A股成交额的零头。

流动性不足成瓶颈

日前,全国股转系统公司总经理谢庚在出席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融资路演活动时表示,全国股转系统设立近三年、面向全国运营近两年来,新三板市场功能逐步完善,运行整体平稳,既改善了“双创”企业融资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持续融资支持,又为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聚集、重整搭建起高效率市场平台。

但关于当前新三板市场格局,部分业内人士表现出“令人担忧,形势不容乐观”的看法。

首先,根据Wind统计,截至9月底,2015年以来新三板市场累计成交额达972.2亿元,其中,协议转让263.5亿元,做市转让708.7亿元。协议转让的前20家企业累计成交133.4亿元,占比51%;前100家企业累计成交208.6亿元,占比79.1%。协议转让的企业共有2764家,这意味着,不足0.8%的企业占据超过50%的成交额,3.6%的企业占据近80%的成交总量,剩余95%以上的企业基本没有成交量。做市转让的企业也极不均衡,前20家企业成交283.9亿元,占比40%;前80家企业成交541.4亿元,占比76.4%。不足10%的企业占据了76.4%的成交量,另外90%以上的做市企业成交寥寥。

其次,从募集资金的角度看,根据Wind统计,自年初至9月末,新三板市场总共实施定增1338家次,累计完成定增数额592.2亿元。前二十大规模定增总计217亿元,占比36.6%。多数企业未能通过定增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第三,从投资(PEVC)来看,新三板市场共有260家企业获得PEVC投资,累计投资金额49.4亿元,获得投资金额超过5000万的只有31家,占整个PEVC投资的近70%;而近90%的企业获得的投资金额低于5000万元。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获得PEVC的青睐。

因此看出,目前新三板市场良莠不齐,企业之间差距悬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新三板发展至今,很多的参与者喜忧参半。根据9月份的Wind数据显示,新三板挂牌的企业里,只有30%曾经有过交易,每天的交易企业数量不超过300家。新三板市场的低迷和流动性不足,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挂牌企业的正常融资,使做市商和投资者利益受损。

伴随着挂牌企业数量急剧攀升,新三板市场的融资需求也在增大,记者发现,目前新三板市场供求关系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市场由“钱找项目”变成“项目找钱”。

分层制度是趋势

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在估值、业绩及流动性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化日益明显,分层管理的条件已经成熟。

此前有消息称,新三板分层制度可能采取“创新层、培育层和基础层”的“三分法”。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挂牌公司高管表示,目前方案还在研究完善中,不排除仅包括创新层和基础层两个层级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推测,分层方案今年年底前推出应该问题不大,真正实施分层可能要等到明年。定位于服务高成长性企业的新三板有望借鉴纳斯达克分层法。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新三板是最基础的一层,那么新三板则代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宽泛的那一部分。他指出,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家数最多,如果这个时候在新三板逐渐引入分层制度,就更有利于投资者来进行投资的选择,也就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李大霄同时指出,分层制度将是新三板一系列创新制度的基础。只有在分层的基础上,配套融资制度、转板试点等政策才可能推出。

近日,全国股转公司连续发布“关于修订挂牌业务指南的公告”和“主办券商和挂牌公司协商一致解除持续督导操作指南”,进一步简化挂牌流程、前移申请时点、减轻挂牌企业负担,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对于新三板流动性问题,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稳步推进分层制度。

李大霄表示,新三板作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一环,在国家金融版图中的地位与独特作用正在逐步强化。从长远看,中国经济的转型必须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三板肩负重担,改革创新不能停步,新三板也正处在新一轮制度释放的拐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