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联合“梦断”战投引进
中华联合“梦断”战投引进保险保障基金再伸援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自法国安盛保险可能接盘中华联合财险股权见诸报道后,业界一直对这家国内财险市场排名第四的财险公司经营状况密切关注。5月4日,本报从相关渠道获悉,中华联合财险在引进战投一事上最终“功败垂成”。而如何解决该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及资金缺口问题,已成为保险监管机构和新疆建设兵团国资委最头痛的问题。
“想要再吸引新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短期内已不可能,但是目前中华联合财险的资本金充足率和偿付能力却令监管层堪忧,虽然保监会对此事一直秘而不宣,但中华联合财险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如果吸引不到战投,最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动用保险保障基金对其进行救助。”5月5日,国内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表示。
64亿巨亏难题
由于前几年的过快扩张,到2007年底,中华联合财险经营亏损已经超过64亿元。而作为该公司大股东的新疆建设兵团的年生产总值也只有74亿元左右。记者了解到,如果靠建设兵团救助陷入经营困境中的中华联合财险,则显得势单力薄。
5月6日,新疆建设兵团国资委一位匿名人士向记者透露,早在今年3月中旬,保监会已经派驻内控小组进入中华联合财险总部,以帮助其改善资本不足状况,甚至介入公司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工作。
“但是到上月底,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工作最终无法谈拢,安盛希望能够拥有90%的股权,将中华联合财险一口吞下,但是这显然并不可能,对于留下的巨亏如何解决,也是这家外资提出的核心问题,至于下一步的工作如何进行,我们也不知道。”上述人士称。
记者了解到,就在4月10日,中国保监会正式任命新疆建设兵团国资委副主任张崇进接任中华联合财险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已经接掌公司十余年的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月生则被免职。
5月7日,据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向本报透露,3月份即由建设兵团国资委和保监会共同成立了工作组,对中华联合财险引资工作给出了3-5个月的期限,最多不能超过年内。
“年内能不能完成引资工作?显然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上没有哪家公司愿意为中华联合财险的巨大窟窿埋单。”一家大型财险公司负责人如是分析。
该人士称,细数国内保险市场上的公司,三大保险巨头因为去年的惨淡经营,没有一家会拿出钱来去救这家公司,而大型的国有企业和有意进入保险业的民营企业,市场上也没有听到任何风声愿意去参股一家经营不善的公司。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的半年,对于中华联合财险是至为关键的时期,能够引资成功,就有可能走出一条生路,如果长期无企业问津中华联合财险,则只有两种可能:保险保障基金出手或退出市场。
出手救援遭困境
“中华联合财险年内完成引资、重组等工作,很难。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被‘接管’。”一位熟悉中华联合财险的人士告诉本报。这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国资委所希望的结局。
今年3月18日,财政部公布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将收紧境外投资者投机中国金融企业的闸门。这意味着国家最新的政策导向并不鼓励金融机构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尤其是中华联合财险也算是一家国有企业。
但是如果像接管新华人寿股权一样,由保险保障基金去接管中华联合财险一部分股权,更可能招致市场的非议。
据记者了解,目前保险保障基金总规模在200亿元左右,其中寿险业保障基金为130亿元,财险业保证基金为65亿元。
“这些钱都是市场上每一家公司拿出来缴纳的,如果去救助一家亏损额度达到甚至超过财险保障基金规模的公司,其它公司会如何想,这是保监会不得不考虑的,而且,即使拿出一部分基金去救助中华联合财险,能不能抑制公司亏损,并且使得保险保障基金有所保值增值,都不乐观。”5月7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表示。
记者从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中发现,其第五条规定,保险保障基金是以保障保单持有人利益、维护保险业稳健经营为使用原则,依法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业内人士分析,这就决定了除非一家保险公司大多数投保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保险保障基金才会动用,而且现在已经成立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性质属于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经营原则是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单单为了救助一家财险公司亏损而出手,显然也不符合保险保障基金的运作原则。
去年8月,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保监会下一步就是对那些经过集中努力后偿付能力仍然不达标的公司采取行动,保险公司的退出机制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寿险公司要通过兼并来解决,这是《保险法》上有明确规定的。而财险公司包括其他中介公司可以通过兼并、退出等方式解决。
“如果真的长期无法解决中华联合财险面临的问题,可能最终的结果就要像吴定富主席说的那样了。”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最后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