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通缩隐忧挥之不去 降准降息预期升温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6-12 10:01:07

摘要:“飞翔”的猪也没能拉起CPI。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1.67%至14.03元/公斤的时候,5月CPI涨幅却依然掉头向下。

通缩隐忧挥之不去 降准降息预期升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飞翔”的猪也没能拉起CPI。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1.67%至14.03元/公斤的时候,5月CPI涨幅却依然掉头向下。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4个月处于1时代,距离政府目标的3%尚不及一半。

    而CPI见底的日子似乎仍未到来。跟去年相比,今年CPI环比、同比下滑幅度均较大,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仍处在艰难的转型阶段。同日公布的PPI数据连续37个月同比下降,则反映通缩压力显著,政策宽松亟待加码。

    对此,包括海通证券在内的多家机构预测,目前通胀何时回升遥遥无期,宽松仍是必选,6月或再次降息降准。


猪肉拉不起CPI

    9日,北京新发地猪肉市场,商户百无聊赖地聚在一起聊天,零零散散几个顾客不紧不慢地打听价格。“棒骨10元/斤,五花8元/斤,虽然涨得不多,但还是贵了点。现在是淡季,能卖得跟旺季一个价也不容易。”一位姓刘的商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6月5日一天,安徽省长丰县义井乡养殖户甄茂初销售了10头生猪,每公斤卖14元,和3月中旬生猪出栏价格11元/公斤相比,这笔买卖多挣了万余元。

    事实上,从3月18日生猪市场转入周期性上涨通道后,瘦肉型猪出栏价格就一路上涨,累计上涨近3元/公斤,同比上涨一成左右,5月环比上涨2.7%。

    但CPI显然没有感受到猪肉市场的暖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1.3%。物价连续8个月处于低于2%的低通胀水平。其中,食品价格增速放缓推动通胀下行。5月食品价格同比由4月2.7%回落至1.6%,推动CPI同比下行0.3个百分点。

    而5月PPI同比增速持平于4月份的-4.6%,仍然疲弱。虽然石油和原材料等部分上游产品价格同比跌幅收窄,但5月份的PPI同比增速仍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4.5%。PPI分项数据显示,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和轻工业材料价格有所企稳,但煤炭和黑色金属价格继续下滑。

    “由于非食品价格涨幅回升,车用燃料类价格环比回升明显,因此5月CPI涨幅下降并不意味着物价将持续下行。三季度物价水平可能小幅回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表示。他预计,鉴于近期国际油价反弹,将带动一系列产品价格企稳,预计未来CPI同比涨幅可能小幅回升,部分月份将高于2%,但全年物价水平将低于去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则认为,CPI在2-4月份的时候已经止住的下行趋势,5月份又延续了下行态势,反映供给和需求都不旺,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尤其PPI的跌幅丝毫没有收窄,已经连续39个月负增长,通缩隐忧挥之不去。现在只能看投资和消费是否会有些起色了,估计二季度GDP破7会成为大概率事件。


宽松政策呼声再起

    “物价出现了积极改善的因子,但由于通缩积重难返,需政策持续宽松方可呈现全局性的改善。”华泰证券认为。

    在低通胀压力持续增大的当前形势下,交银资管高级分析师陈鹄飞称,逆周期降息已刻不容缓。

    而疲软的CPI和PPI通胀势头表明,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仍有必要进一步下降。中金认为,5月份CPI和PPI数据表现疲弱,表明通缩压力仍然较大,实际贷款利率仍然过高。如果通缩压力未得到有效遏制,将可能抑制今年初以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温和复苏势头。因此,在通缩压力明显缓解和经济出现确信复苏之前,货币政策有必要继续保持宽松。

    事实上,自年初以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已有所显现。5月份PMI继续回升,已经连续3个月高于50,同时房地产百城房价环比也由负转正,成交量放大,楼市有所企稳。近半年以来已三次降息两次降准,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持续偏松。

    “鉴于目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我们认为在三季度末之前,央行还将保持目前每个月降息或者降准一次的频度,因此在上个月初降息的基础上,短期内我们认为央行在月内再次降准的概率很大,以配合固定资产投资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提速。”业内人士表示。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也认为,通胀虽然有所企稳,但整体依然维持偏弱格局。疲弱的经济增长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来托底,而通胀偏弱也给货币放松留出了较大空间。通胀下行压力上升意味着真实利率高企,货币当局需要通过宽松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前,人民银行向部分金融机构进行了定向正回购操作,回笼了总量逾千亿元的资金。这是半年来央行首度进行正回购的操作。相当不同寻常的是,这次定向正回购操作是在金融机构的要求之下进行的。从今年3月以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就相当充裕,将短期资金价格压到了3年多来的新低。但乏力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制约了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动。再加上近期证监会和银监会加强了对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监管,从而导致握有大量流动性的金融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因而只能把资金存放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获取可怜的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相比之下,把资金以2%以上的利率通过正回购交还给人民银行就很有吸引力。可以说,此次的定向正回购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流动性陷阱”状态。当市场中的流动性相当充裕的时候,流动性的增加就不再会引起支出的扩张,从而导致宽松货币政策失去效果。

    在金融体系陷入流动性陷阱之后,政策面将着力于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PSL、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扩容、企业债发行条件放缓以及减少房地产开发贷限制等都将成为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有效措施。”徐高表示。

    此外,徐高认为,央行在继续降准降息的基础上,会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从而达到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的,从而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判断,三四季度经济有望企稳,届时物价可能略有回升。他预计,全年至少还有一次降息、1.5个百分点降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