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反垄断法日趋坚固
摘要:2014对于亚洲反垄断法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反竞争行为罚款总额打破历史纪录。
2014对于亚洲反垄断法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反竞争行为罚款总额打破历史纪录。据诺顿罗氏富布莱特律师事务所编撰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罚款罚金总额达17亿多美元,较2013年增加了47%,且高出过去五年平均值45个百分点。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和韩国政府开展的反垄断调查,这两者都属于历史上亚洲地区最具警惕性的政权。所以在都赛举办的 “第二届亚太反垄断峰会”(http://www.duxes-events.com/amlap2/)上将特别邀请日本贸易委员会代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日趋强化的大背景下为顺利促进多边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作深入分析和指导。
除了日韩两国,近几年中国政府的反垄断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高通公司就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例。这家美国芯片制造商最终同意支付9.75亿美元罚金。这是中国商业史上最大的一笔罚款。这次处理决定还要求高通降低其在中国的专利费税率,而中国当地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如小米、华为等,都将因此获益。在中国受到调查的三十多家外资企业中,高通只是其中一家。
此外,不仅外资企业受到反垄断调查,中国企业受到罚款的比率也有所上升。中国白酒制造商茅台和五粮液就因价格垄断被罚款7千多万美元,保险和水泥公司同样也收到过罚款。在上述提及的中国商务部的报告中,该季度仅涉及中国企业的国内交易并购申报决定就增至14起,占所有决定的19%,虽然相较上一季度的21%有些许下降,但与前几年相比仍然占比较高。全年的比例则达到了13.7%。自2008年反垄断法生效之后,同时考虑到所有的无条件许可交易,纯粹的国内交易占所有决定的11.6%。不管怎样,这些决定表明中国国家发改委不会对国有企业抱有更大的仁慈。
基本上可以看见,亚洲各国反垄断机构在执法行动上的信心和强度正日趋增加,调查方法也日渐成熟高明。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的反垄断监管体制开始越来越健全,也新建了不少反垄断机构。在中国,发改委作为首要的反垄断执行机构之一,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奶粉生产商、药企及技术企业如高通公司等展开了一系列调查。不仅中国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反垄断机构的审查,外资企业成为反垄断审查目标的新闻也一直不绝于耳。这意味着,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开展业务之前要进行大量研究,并要和已经驻扎在此的其他企业深入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获得第一手本地化发展视角。
正是迎合市场发展,都赛组织了本次2015年6月25-26日在香港举办的“第二届亚太反垄断峰会”(http://www.duxes-events.com/amlap2/)。届时,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中国《反垄断法》审查修订专家小组、香港竞争委员会、新加坡竞争委员会、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马来西亚竞争委员会等的专家领导将受邀出席本次峰会,并就反垄断审查及解决方案的一系列问题作深入分析指导,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将邀请微软、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领导,会同领先律所专家与香港岭南大学教授,现场解读卡特尔、知识产权和自由竞争的相关问题。此外,第十届中国《反垄断法》高级研讨会也将随之于2015年10月在北京举办。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