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水皮:以文化融合为“一带一路”护航

作者:水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4-22 23:07:00

摘要:在国家战略层面,文化战略虽然被视作是一种“软实力”,但却是将各种战略融合在一起,并助其顺利推广的最强工具。当下,“一带一路”体现国家战略,亚投行引起这么多的响应,跟着中国能获取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大家自然就来。

水皮

在国家战略层面,文化战略虽然被视作是一种“软实力”,但却是将各种战略融合在一起,并助其顺利推广的最强工具。当下,“一带一路”体现国家战略,亚投行引起这么多的响应,跟着中国能获取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大家自然就来。但长久看来,能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一定是文化的认同,我们且不说是价值观的认同,但一定是文化的认同。大多数人在研究“一带一路”战略时,都几乎只关注于经济和战略层面,没有人在文化认同这一层面上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天举办这个文化沙龙所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之中究竟蕴涵着我们国家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文化底蕴?中国公司走出去,中国人走出去也将会面临如何与各种不同文明互相融合的问题,如何互相接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最后肯定会有冲突。文明的冲突肯定会在新世纪,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凸显出来。姚余栋先生在他的著作《梅花与牡丹》中,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个高度要比我们现在很多人想得要高。

“一带一路”对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或中国人来讲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的概念,到现在我们似乎都掌握不了这一概念的全部含义,因此也难免对此有些疑虑。一看亚投行这么受人追捧,我们认为这一国家战略有高明之处,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追随者,我们内心也有着巨大的问号。我们是否会遭遇风险?但如果在这一战略推进过程中加之以文化融合,那么将会大大提高“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系数。“一带一路”战略其实就是中华文化思想的一种当代体现。宽容应该是中华文化的符号,有容乃大,这个“大”甚至可以将不同的东西化为无形。不管是春秋战国打来打去,还是之后的王朝更替、外族入侵,但大中华、大中国这个概念始终是一致的。土地虽然有时会被割据,但是“中国”的概念似乎从来没有被分裂过。当下,乌克兰这个事情也充分反映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你也不能说美国人故意使坏,或者有阴谋论,但他的整个行为并没有帮助事态得到平息,表现出来就是“拱火”。美国可能代表着正义,但却是价值先行——只要你是民主选举,价值观跟我相同,那我们就与你们站在一条战线上,暴动我也支持,他们可以默许乌克兰反对派将前面合法选举出来的政府给推翻,但却不容许任何人对此提出异议。美国的逻辑就是,因为我代表正义。反观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诉求就很简单。首先要停止战争,促成和谈。在中国看来,要政治解决,就是一个坐下来谈的过程。而美国人那么一干,到最后却是无法收拾,乌克兰这个事情始终就成了一个炸弹。美国在对待中东问题上,恨不得弄个水落石出、一清二白的那种做事的行为方式目前也受到了质疑。因为你的价值观跟我是一样的,我们就是朋友;跟我价值观不同的就是敌人,那我就帮你一起灭它。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到最后是一场空。而中东,我觉得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遭遇风险最大的一段路线。但是中东又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枢纽”,从哪个方向、哪个角度都避不开这条线。因此如果想在这一复杂地区顺利推动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似乎离不开我们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包容精神。

任何战略的推动都离不开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得让人家先进来,特别是文化精英、社会精英,不管是作品也好,还是人也好,先让他们进到中国来,让他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博大、包容、共存,他回去时带走中国的文化或者去传播中国人的概念,比你去做要强烈得多的多。文化认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保障。

(发言者为《华夏时报》总编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