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建全球投资最大影视产业园

作者:郑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2-13 17:13:00

摘要: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赋予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超出了此前成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所享的副省级待遇。

  2月11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万达东方影都核心工程——影视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赋予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超出了此前成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所享的副省级待遇。2012年3月,青岛市委、市政府成立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负责新区的开发建设,在其主导开发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西海岸发展集团先后引入了国际数字娱乐港、国际健康生态城、青岛—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等涉及文化、科研、健康等诸多领域的高端项目。青岛东方影都无疑是这其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也是西海岸核心区域灵山湾影视文化区的灵魂项目。

  万达集团看好文化旅游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其作为集团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无论从投资规模、战略布局、价值期望等层面而言,东方影都将会是一个里程碑项目。王健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情有独钟人皆可见,前有武汉双骄,后有东方影都,万达精于借鉴外来成功模式,又能青出于蓝。王健林曾表示,“任何领域,万达只要进入,必须创行业第一。”如此霸气的剖白也可见其对万达即将成长为国际文化产业风向标志在必得之心。

  “影视名片”提升青岛国际影响力

  在大城市发展模式越来越接近的当下,一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往往因一个“世界一流”大幅跃升。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开建意味着未来青岛将以“全球影视中心”的身份为世界所瞩目。

  在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开工发布会上,记者从青岛万达东方影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一民处了解到,东方影都项目是万达集团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一号工程”,其不仅是城市名片、国家符号,更开创了多个世界唯一。在东方影都500亿的总投资当中,文化旅游投资超过300亿元,影视产业园的投资规模在近百亿。

  如今,万达正处于从商业地产企业转向服务运营国际化企业的第四次转型期,东方影都是在此时期的先导项目。其建成后在硬软件各方面甚至将超越好莱坞。

  青岛东方影都规划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影视产业园。自规划之初,影视产业园按照世界一流标准打造,拥有世界最大的1万平方米摄影棚和世界唯一的固定水下摄影棚,可为各类影视剧拍摄提供一站式服务。

  “东方影都模式”或成国民文化消费导向

  经济新常态下,文化消费呈现日益显著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脚步明显跟不上国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瞄准这一需求,引进东方影都等涵盖影视拍摄、影视制作、电影发行、影视会展,形成影视产业的全产业链项目,以电影文化为特色,带动大批国内外影视相关企业在灵山湾集聚,将构筑世界独一无二的规模化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据悉,在规划与运营方面,东方影都改良好莱坞模式,打通从电影到明星,到电影节等影视活动,再到娱乐商业的通道。万达集团与美国奥斯卡学院以及CAA、WME、UTA、ICM世界四大艺人经纪公司达成初步协议,每年将有30部左右国外的大制作电影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东方影都还计划引进50家以上的国内影视制作公司,确保每年不少于100部国产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制作。

  同时,2017年开始,万达将联合奥斯卡,每年在东方影都举办青岛国际电影节,以期再打造一个享誉世界的青岛节庆品牌,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长期而稳定的。未来,青岛东方影都将是一个以影视产业为核心,兼有旅游、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这也正是第四代万达商业综合体的形态,其将为国民的文化消费提供多样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格局初显 青岛将为文旅产业领头羊

  影视文化产业等新业态的引入,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转型的机遇。就青岛东方影都而言,其影视文化产业园在世界上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它所带来的长期经济效应将不亚于奥运会、世博会等这些国际大型节庆盛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高达20亿美元;上海世博会当年对上海GDP的拉升高达5%,这就是全球关注、世界参与的经济魅力。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建成后,将有3000余家企业入驻,约30万相关人才汇聚,相关配套崛起,催生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青岛作为旅游城市,由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项目所衍生的明星效应、影视拍摄基地旅游效应等将带动大批旅游人口,未来仅影视文化旅游一项,每年将吸引2000万的旅游人口,相当于2013年整个青岛市旅游人口的三分之一。

  随着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开工,国际数字娱乐港、国际健康生态城、青岛—惠普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等大型项目相继落子灵山湾,青岛以东方影都为首的影视文化产业格局初步成型。(文/郑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