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有效保单人均不到0.5张 商保的待挖金矿:福利保障

作者:叶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1-16 22:55:00

摘要:2014年,在告别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有着怎样的变化?1月12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揭示了答案。报告显示,我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指数为66.5,仅处在基础水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2014年,在告别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有着怎样的变化?1月12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揭示了答案。报告显示,我国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指数为66.5,仅处在基础水平。
    而经济的新常态又会对未来的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体系带来什么影响?对此,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动加快是完善企业员工保障制度的外在挑战,“未来几年内中国福利保障制度的建设过度依赖政府的投入是不现实的,一定要考虑企业层面的积极性和投入。”
基础水平的福利保障
    据介绍,企业员工福利指数研究工作历时一年,是在调研全国50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4500多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企业职工的基础上编制的。在该指数的4个一级指标中,充实性指数、公平性指数、满意度评价指数和效益评价指数分别为71.4、62.6、65.6和65.6,显示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处于基础水平的中间偏下位置。其中,公平性指数最低,也显示企业对员工取得福利保障项目设置了如工作年限、工作表现、职级、关键岗位和部门等诸多条件约束,员工福利保障的公平程度还有待提升。
    根据报告,从企业分类看,国有企业的员工福利保障最好,保障范围最宽泛,但获得这些福利的条件也最为苛刻;外资企业中,公平性很强,约束最宽松,员工评价也最高;民营企业排名则在最后。
    分行业看,金融、银行、保险行业的福利保障最高,保障覆盖最好,但条件也较为苛刻;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和管理咨询、教育科研、中介服务几个行业也排名靠前,但行业员工对福利保障的满意度在各行业中都是最差的;排名最低的行业是加工制造、仪表设备。
    “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对员工取得福利保障设置了不少条件,有的企业和员工对健康和养老保障认识和准备不足、不同行业存在福利保障差距。”平安养老董事长杜永茂表示。
    那么,企业员工对福利保障的实际需求有哪些呢?报告显示,企业员工更希望企业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上增加投入,有62.2%和51.4%的员工选择了这二者,在社会商业保险上,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最合他们心意。此外,还有38.4%的员工选择非保险类福利,最希望增加的是住房现金补贴,其次是补充住房公积金、工作时间弹性、过节津贴或礼品等。
    不过,员工的诉求是否和企业的投入意愿一致又是另一个问题。根据调查,对于员工提升福利保障水平的需求,仅有47.5%的企业表示愿意增加员工福利保障投入,更多企业的态度是“保持不变”、“不会”或避而不谈。
打开商保新空间
    尽管该调研显示当前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存在一些缺陷,但对商业保险市场而言,却显示了更多的增长空间。
    报告指出,社会保险在企业的覆盖范围较好,超过九成;商业补充保险和非保险福利的覆盖范围不够理想,其中前者只有五成半左右。同时,企业已经提供的商业补充保险项目并没有完全涵盖职工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商业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规避“疾病风险”产品在已提供商业补充保险项目的公司中的普及率为六成左右,而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等规避“长寿风险”产品在已提供商业补充保险项目的公司中的普及率仅为四成左右。
    对此,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袁序成在发布会上表示,该指数发布能为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制定参考,可看出商业保险的发展空间巨大。根据他披露的数据,去年前三季度,与福利保障相关的人身险有效保单6.3亿张,相较全国13.6亿人,人均不到0.5张。
    “如何看待和处理好经济放缓与员工福利保障的关系非常关键。”郑秉文表示,2015年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必然意味着政府财政投入、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因此从供给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对福利保障体系的投入将趋于谨慎甚至保守,因此要鼓励企业增加投入。
    记者注意到,对于那些未来1至3年决定增加投入的企业而言,73%和70.6%的企业表示会将增加的福利保障投入到住房公积金和社会商业保险上,而计划在商业补充保险有所作为的企业,包括商业意外保险、商业重大疾病保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等,比例都超过60%。
    “在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的当下,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上,即工资、奖金和福利之间做出适时的甚至前瞻性的调整已是必然,即有条件地在福利上做出适度倾斜。当然,企业的福利保障建设客观性需要各种商业性的保险和年金产品,这就要求我们保险等金融行业在向社会提供相关保障性产品和服务上做出更大的努力。”郑秉文指出,在鼓励企业增加投入的同时,要尽快落实新国十条提出的完善健康保险有关税收政策和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一位与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保险行业协会既研究养老年金的税延,也研究健康险的税优,但健康险的税优应该比养老险税延早落地。
    事实上,调查显示,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在商业补充保险的众多类型中,他们最希望企业提供的正是重大疾病保险和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商业意外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反而没那么重视。袁序成称,去年前三季度,健康险业务规模已达1587亿元,增长41.3%,持续高于保险业增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