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书记”到副总 茅台陷高管违纪风波
华夏时报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与电商的价格战还没有结束,茅台再度传出重磅消息,让业内关注的白酒再度陷入舆论漩涡。11月26日傍晚,中纪委网站公示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房国兴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据了解,这是继原茅台总经理乔洪2007年被查后,茅台又一高管被查。
曾经的空降兵
贵州茅台的风吹草动总能引发行业关注。
资料显示,今年55岁的房国兴是山东安丘人,1977年开始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做插队知青。1981年从遵义市财经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遵义市地区商业局工作。2001年1月,时任遵义市商业局副局长的房国兴转任遵义辖下县级市仁怀(也是茅台集团的所在地),先后担任仁怀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市长等职务。
2006年后,房国兴开始担任仁怀市委书记,2011年2月以遵义市政协副主席身份兼任仁怀市委书记,进入到厅级领导干部行列。
然而,记者在房国兴的简历中发现,比较戏剧的一幕是2013年。资料显示,2013年1月,根据贵州省委意见,经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房国兴被任命为茅台酒集团党委委员、副书记、董事,推荐为副总经理人选。
最值得琢磨的是,此前的市委书记,为何调任之后会被派到茅台做副总经理?
一位接近茅台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房国兴在任期间对茅台的评价一直很高,在任期间多次助力茅台,这或许是房国兴在职期间为自己养老铺路。
祸起从政期间?
实际上,2013年1月被调入茅台集团的房国兴一直担任要职。
此前业内有传言预测,初到茅台集团任职的房国兴有望接班袁仁国出任下一任集团董事长。虽然,房国兴去职仁怀市委书记已久,但在茅台集团内部,大家还都称之为“房书记”。
记者查阅茅台集团近期召开的多次重要会议中,房国兴每次都必须参加,并且为上宾。另据记者了解,在茅台集团的领导排名中,房国兴位居第六。
有媒体报道称,在此轮国企改革中,茅台集团动作颇大,房国兴是主要参与领导之一,担任集团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
在茅台官方微博上显示,11月19日,房国兴曾出席茅台集团经济运行分析会。这成为房国兴被调查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酒业专家肖竹青表示,茅台酒厂高管享受政府行政级别,官员可以调到企业当高管,高管也可以调动去政府当官员,“房国兴是政府官员出身,到茅台集团时间不长,估计查的是从政时候的事。”
11月28日,记者多次致电茅台品牌发言人吴德旺,但直到发稿时,吴德旺的手机仍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但记者从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茅台内部人士处得知:“公司也是刚从政府网站得知有关信息,目前公司对该事件还在进一步了解当中,近期有结果后会及时公布。”
虽然房国兴被调查的消息比较重磅,但茅台的股价并没有受到实质的影响。11月27日,贵州茅台股价收盘微涨0.47%,报收156.68元。
特有的“权贵体系”
其实,白酒企业引入有政府背景高管普遍存在,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资料显示,2007年3月,时任宜宾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唐桥到五粮液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2012年6月,泸州老窖引入宜宾市江安县科技副县长张良出任副总经理;还有洋河等等企业都相继引入过政府官员。
“对于国有酒企来说,引入政府官员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政府的考虑目的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运营经验和政府活力,更有效地让国有企业能够更多元化地发展。”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直言,“有的企业引入的高管不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在科技和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好的突破。”
实际上,在此前白酒行业发展的黄金年代里,有政府背景的酒企高管,确实有助于白酒企业发展政企市场。
多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解释称,像“团购”等诸多白酒销售模式,更像是“权贵体系”,凭借关系成为代理,并产生销售,由此支撑了高端白酒业的辉煌。
然而,国有企业引入有政府背景人员做高管也有弊端。
有业内人士指出,白酒市场已经高度市场化,企业的决策必须紧贴市场需求,但政府官员空降,不但不能很快适应市场化运营的转变,在政府部门呆惯了的高管,很难很快上手,就算能及时上手,其政府固有模式化的操作方式,也很难迅速融入到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机制里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