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善生物单日涨幅超9倍 做市商仨月新三板持续升温
华夏时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11月25日,新三板的做市商制度已经推行整整3个月时间。做市商制度的实施,使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活跃度增加,参与热度逐渐升温。而近日,新三板的益善生物、超宇环保单日超过900%的涨幅更是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做市商制度的启动给新三板带来的不仅是流动性,更是促进价格的进一步发现,为其后的融资提供了依据。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市场,已经成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等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的重要平台,以生物医药、环保等为主题的高成长性企业,无疑变身为投资者们眼中的金矿。
不过,5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门槛已经成为制约新三板发展的一大障碍。近日,随着证监会有关负责人首次公开表示将就新三板投资者门槛问题进行研究,以及国务院对注册制的表态引发转板制度的预期,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有望再掀狂潮。
涨幅惊人
据Wind统计,随着做市商制度的正式推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大幅改善,挂牌公司数量大爆发。截至11月26日,新三板挂牌企业为1353家,总市值为2094亿元。
11月27日,益善生物以995.24%的涨幅引起了市场强烈关注,稳居新三板市场单日涨幅排行第一的宝座,高出此前单日涨幅928.57%的超宇环保60多个百分点,将新三板市场的热度推向高潮。
记者注意到,涨跌幅榜前十名,转让方式都是协议转让,涨幅均在10%以上。而做市商方式转让的公司股票价格涨幅较为合理,涨幅在百分之十以内。
在信达证券行业分析师王小军看来,通过做市商方式的转让,股票交易的活跃度大幅增加,定价就没有那么夸张,而协议转让一定程度上流动性相对低,当然其价格也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中关村新三板学院院长、太平洋证券副总裁程晓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做市商启动的3个月,情况和预想的差不多,非常好。做市的股票交易量越来越大,关键是其价格得到市场的认可。以前协议转让的时候交易量太低,价格容易操纵和对倒,但是在做市商制度下操纵就很难了,因为它就是双向报价。
“目前,虽然做市公司股票交易量没那么大,但有了定价的依据,做市商给挂牌公司的融资提供了定价依据。目前做市公司有70多家,但是未来做市公司的股票会越来越多,明年春节就会达到200至300家了。” 程晓明如是说。
来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数据显示,随着市场效应的逐步释放和市场参与热情的大幅提升,一些前期培育成熟的企业集中进入申请挂牌实质操作阶段,今年8-10月出现了“申报高峰”,3个月累计接收了687家股份公司的挂牌申请。
目前在审企业共计732家,这些企业于今年11月底至明年1月期间陆续审查完毕。
吸引力持续提升
近日,国务院和证监会分别表态,抓紧出台注册制方案、加快完善新三板市场交易机制和转板机制,增加新三板的流动性以及研究新三板投资者准入门槛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年底前若注册制方案破题,新三板公司转创业板的安排将会是最大看点。其中,转板制度的落实无疑将系统性提升新三板的吸引力。
在安信信托分析师诸海滨看来,新三板转板最可能的去向便是创业板的单独层次或者说特殊板块,这不仅会使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活跃度提升,而且还会使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新三板公司挂牌前和挂牌后的投资和交易当中来,系统性地提升新三板市场的地位。
同时,新三板目前已经实施了协议转让和做市转让的交易方式,“完善新三板市场交易机制”应该是指“竞价交易”,未来会加快推出,进而有利于新三板公司的估值和定价。
王小军则分析称,具体选择哪种交易方式,要根据挂牌公司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短期来看,做市标的会逐步扩展,预计达到整个市场的1/3。
程晓明也坦言:目前新三板的交易量还是没有大家预想的那么活跃,主要问题还是500万的个人投资者门槛太高。在做市商制度下,将这个门槛降下来就好了,降到50万元,哪怕是100万元,到那时市场的活跃度会大幅提升。
关于转板制度,程晓明认为,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和门开的大小是两个问题,后者更为重要,如果创业板每年挂牌的量有限,新三板转板的意义就不大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