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影响暂未传导 P2P争拼大数据
摘要:市场依然在消化央行在11月21日晚发布的降息政策。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全面下调,存款利率却并不同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市场依然在消化央行在11月21日晚发布的降息政策。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全面下调,存款利率却并不同步。对从事资金借贷的P2P行业来说,除陆金所在11月22日下调“稳盈安e”项目年化利率外,暂无其他平台跟进。几家P2P公司负责人在回应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此次降息对P2P行业没有明显影响。
相比于降息,利用大数据风控似乎才是P2P降低费率的可能途径。11月25日,宜人贷宣布上线“极速模式”,通过数据分析简化申请及审核流程,月费率低至0.78%。
降息令影响有限
央行时隔28个月再降息,市场的兴奋从连日走高的沪深股指中不难看出来。然而降息是否真的能降低资金成本,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不管是从资产规模、发展阶段、信用指数等来看,P2P平台的合作企业准入门槛和银行准入层次不太一样。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同时下降,一定程度上会让银行头寸收紧。相比小微贷款随便就上浮30%的潜规则,此次基础利率下调对其实际影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理财范COO叶映辉表示,此次降息更多体现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信号意义。
叶映辉认为,银行贷款利率虽然下降,但银行信贷需要流程和时间,对于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从这个角度来说,P2P贷款依然有竞争力。但他也称,利率下降让企业可以在银行信贷和平台融资之间的额度管理进一步灵活配置。
从收益端来看,金信网COO安丹方认为市场进入降息周期,会导致大型P2P网贷平台理财端产品的收益整体进一步下滑。“行业之前也一直在倡导收益应回归合理和正常值,例如划定年化收益率18%的上限,这次降息正是一个契机。”她说。
而从借款端来看,安丹方认为由于P2P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实际业务受降息影响并不大。银客网总裁林恩民更是直言“央行降息对P2P行业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央行降息不等于市场利率真的能降下来,也不完全等于企业融资成本会真正降低。”林恩民表示,贷款利率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市场化,已经有银行把贷款年化利率做到18%-20%。P2P更是高度利率市场化的领域,平均借贷成本从年初的22%降到目前的17%,依旧在往下走,正是市场原因使然。
虽然采访中多数观点认为存款利率下调会加速银行存款流失,对P2P平台是一波红利。但银率金融研究中心理财组分析师吴静淼表示,存款和P2P投资之间并不互为替代品。“虽然多数P2P都声称保本保息,但目前其仍是一个无监管的行业,大部分平台并不具备保障本金的能力。同时,大多数的P2P并无债权转让平台,即使有也设有期限限制。相比之下存款的支取限制更少。”
她同时提示,投资P2P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研究平台的背景、运营模式、风控、项目等等,是个“技术活”。
大数据信审可期
降低融资成本,P2P曾被寄予厚望。但从实际来看,由于P2P平台普遍依靠线下风控团队进行贷款审核,成本很难下降。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坦言,目前的P2P平台依旧采用的是银行的信贷审核技术,很少运用技术来改变风控模式。
降低P2P的交易成本,相比于降息,大数据风控似乎更有效。“目前运用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代表包括了阿里小贷和拍拍贷。据我了解,阿里小贷处理每笔贷款的平均成本不到银行的1/100。”马骏说。
10月,宜信宜人贷借款“极速模式”正式在移动端上线。系统通过客户授权读取其信用卡消费账单便可自动完成授信额度、还款周期的评估,客户再绑定电商及社交账户,输入银行卡,便能获知最终批贷的结果。整个过程不需要提交纸质文件或录入更多信息。
宜人贷移动互联网负责人胡杨坤表示,这一产品只专注于信用卡人群,因为银行在核发信用卡时已经进行了严密、复杂的审核,可以确保债权资产的优质。用户录入信息虽然有限,但通过信用卡还款信息、电商交易、社交信息以及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行为数据等的收集,系统事实上可以获取上千项数据,交叉验证。
由于省去了传统的店面核实等中间环节,胡杨坤表示费率可以低至每月0.78%。
此前有不止一位平台负责人向本报记者称,在目前的信用环境下,大数据风控并不比线下审核更可靠。这或许可以解释P2P对于抵押贷款的偏好,尤其房产、车辆抵押贷款普遍在平台上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平台更是表示只做抵押类贷款。而P2P平台与银行的抵押率基本一致,几十万至几百万的贷款逐渐普遍。即便是十万元以下的个人信用贷款,线下风控仍不可或缺。自然,宜信旗下也不乏有抵押贷款类产品。
正因为缺少完备的个人信用数据,宜人贷的思路在于细分人群。目前针对信用卡用户的“极速模式”仅支持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四地。宜人贷还针对IT互联网行业从事技术、研发、产品相关工作的“码农”推出“码上贷”,同样是信用类产品。
胡杨坤表示,未来将有可能支持更多电商网站的数据调取,开拓其他信用审核数据类型。
在11月22日召开的新浪金麒麟论坛上,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坦言,看到大数据会场有空位觉得欣慰,因为“大数据温度有所下降,意味着大家对此更加理性”。她表示,大数据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只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和个人生活生产互联网化,有很多行为被记录下来,通过技术处理能够读出更多的信息。
王晓蕾认为,大数据与信贷员现场调查的信息比较,很难说哪个更全面。但大数据的长处在于它是每时每刻的数据积累,相比于现场调查的几个点,数据的宽度、广度、深度完全不一样。这给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了机会。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表示,信用有很多的维度,不仅是跟在电商平台买多少东西有关系,具体下一步怎么做仍在探索。数据未来一定是共享的,蚂蚁金融一定是提供数据服务的公司。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未来暴利行业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