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增幅创四年新低信托收益率回升
摘要:截至2014 年三季度末,信托业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2.95万亿,直逼13万亿大关,但是,季度环比增速下降明显,为2.63个百分点,创下2010 年三季度以来历史新低。
华夏时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初冬的北京肃杀凄凉,而最新公布的三季度信托业数据更是寒意浓浓。
截至2014 年三季度末,信托业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2.95万亿,直逼13万亿大关,但是,季度环比增速下降明显,为2.63个百分点,创下2010 年三季度以来历史新低。但是,与此对比强烈的是,三季度信托业为受益人实现的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达7.92%,创下2011年6月以来新高。
首次对外披露的未来一年信托项目到期和风险情况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到期信托规模为3.33万亿元。仅明年3月,到期总规模将达5261亿元,为前三个季度兑付最高峰。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业此前高增长归因于银信合作的推动、刺激财政政策下基础产业类信托和信政合作的发展,以及货币从紧环境促发的融资需求。而泛资管的大环境下,面对机构激烈的竞争、刚性兑付打破渐行渐近、外部经济环境严峻、行业监管等多重因素,信托行业超高增速已无法维持。而随着大量房地产、平台项目的到期,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可能继续下滑。
规模增速创新低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第三季度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信托业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2.95 万亿,较年初增长18.7%,环比二季度上升3.77%,季度环比增速下降2.63个百分点,创下2010年三季度以来历史新低。
同时,三季度信托资产新增规模为4701亿,较二季度少增2809亿,新增规模显著放缓,创下9个季度新低。
在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徐寒飞看来,信托资产增长显著放缓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三季度经济下行加速,表外融资大幅萎缩,社会融资总量中新增信托贷款规模为负1000亿,较2013年同期3490亿的增长下降4490亿,导致信托行业增长显著放缓。
其次,在银监会127 号文、140 号文等同业非标监管政策趋严环境下,以银行为主的单一信托业务规模大幅萎缩。
此外,金融业跨界经营的放松,包括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计划、银行资管计划等直投方式增多,以信托为通道的业务遭遇冲击;而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逐步走强,财富效应显现,对信托产品需求造成替代和挤出的影响。
格上理财信托研究员王燕娱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信托规模增速下降是必然的过程,当下降到一定程度,行业发展趋于稳定的时候,就是一个健康循环的状态。
王燕娱认为,这同我国的经济前些年快速增长,现在放缓是一个道理。前期的快速增长很多都是泡沫,是房地产及不必要的基建堆起来的,现在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是软着陆的过程。行业转型一定会影响增速,可能会有一个急刹车的减速,但调整完成之后预计会有一个小幅平稳的上升过程。
收益率稳中有升
与行业规模增速、信托公司经营效益增速下滑情况相反,三季度信托业给受益人实现的信托收益率却稳中有升。三季度信托业为受益人实现的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达7.92%,创下2011年6月以来新高,而今年一季度为6.44%,二季度为6.87%。
为此,徐寒飞指出,三季度货币政策加速放松,信托产品收益率却并未显著回落反而上行,意味着房地产、地方政府、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高风险部门的融资利率仍维持高位。信用风险的显性化与市场化定价是推高利率的主要原因,央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目标任务仍艰巨。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看来,稳中有升,表明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遵行信托的本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实现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
尽管信托产品的频频爆发兑付危机,但信托业务风险资产规模和风险资产比率较二季度实现“双降”。数据显示,2014年6月至9月,信托风险项目规模已经从917亿元降至 824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比例从 0.73%降至 0.68%。
在王燕娱看来,目前已经有不少风险项目化险为夷,完成兑付,或有些尚在处置,剩余风险项目规模已经得到控制,风险项目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事实上,信托行业正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通过加快业务结构转型和优化力度,加快增资扩股步伐,增厚财务实力应对“匹配度”挑战,借此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并为业务转型奠定资本基础。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平均每家信托公司实收资本已达19.02亿元,所有权者权益达42.39亿元。
初冬的北京肃杀凄凉,而最新公布的三季度信托业数据更是寒意浓浓。
截至2014 年三季度末,信托业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2.95万亿,直逼13万亿大关,但是,季度环比增速下降明显,为2.63个百分点,创下2010 年三季度以来历史新低。但是,与此对比强烈的是,三季度信托业为受益人实现的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达7.92%,创下2011年6月以来新高。
首次对外披露的未来一年信托项目到期和风险情况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到期信托规模为3.33万亿元。仅明年3月,到期总规模将达5261亿元,为前三个季度兑付最高峰。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业此前高增长归因于银信合作的推动、刺激财政政策下基础产业类信托和信政合作的发展,以及货币从紧环境促发的融资需求。而泛资管的大环境下,面对机构激烈的竞争、刚性兑付打破渐行渐近、外部经济环境严峻、行业监管等多重因素,信托行业超高增速已无法维持。而随着大量房地产、平台项目的到期,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可能继续下滑。
规模增速创新低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第三季度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信托业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2.95 万亿,较年初增长18.7%,环比二季度上升3.77%,季度环比增速下降2.63个百分点,创下2010年三季度以来历史新低。
同时,三季度信托资产新增规模为4701亿,较二季度少增2809亿,新增规模显著放缓,创下9个季度新低。
在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徐寒飞看来,信托资产增长显著放缓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三季度经济下行加速,表外融资大幅萎缩,社会融资总量中新增信托贷款规模为负1000亿,较2013年同期3490亿的增长下降4490亿,导致信托行业增长显著放缓。
其次,在银监会127 号文、140 号文等同业非标监管政策趋严环境下,以银行为主的单一信托业务规模大幅萎缩。
此外,金融业跨界经营的放松,包括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计划、银行资管计划等直投方式增多,以信托为通道的业务遭遇冲击;而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逐步走强,财富效应显现,对信托产品需求造成替代和挤出的影响。
格上理财信托研究员王燕娱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信托规模增速下降是必然的过程,当下降到一定程度,行业发展趋于稳定的时候,就是一个健康循环的状态。
王燕娱认为,这同我国的经济前些年快速增长,现在放缓是一个道理。前期的快速增长很多都是泡沫,是房地产及不必要的基建堆起来的,现在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是软着陆的过程。行业转型一定会影响增速,可能会有一个急刹车的减速,但调整完成之后预计会有一个小幅平稳的上升过程。
收益率稳中有升
与行业规模增速、信托公司经营效益增速下滑情况相反,三季度信托业给受益人实现的信托收益率却稳中有升。三季度信托业为受益人实现的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达7.92%,创下2011年6月以来新高,而今年一季度为6.44%,二季度为6.87%。
为此,徐寒飞指出,三季度货币政策加速放松,信托产品收益率却并未显著回落反而上行,意味着房地产、地方政府、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高风险部门的融资利率仍维持高位。信用风险的显性化与市场化定价是推高利率的主要原因,央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目标任务仍艰巨。
在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看来,稳中有升,表明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遵行信托的本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实现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
尽管信托产品的频频爆发兑付危机,但信托业务风险资产规模和风险资产比率较二季度实现“双降”。数据显示,2014年6月至9月,信托风险项目规模已经从917亿元降至 824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比例从 0.73%降至 0.68%。
在王燕娱看来,目前已经有不少风险项目化险为夷,完成兑付,或有些尚在处置,剩余风险项目规模已经得到控制,风险项目没有增加反而减少。
事实上,信托行业正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通过加快业务结构转型和优化力度,加快增资扩股步伐,增厚财务实力应对“匹配度”挑战,借此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并为业务转型奠定资本基础。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平均每家信托公司实收资本已达19.02亿元,所有权者权益达42.39亿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