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大国较量与互动的窗口 中美这样角逐APEC

作者: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07 22:54:00

摘要:25载APEC,浓缩了大国之间实力的较量和话语权的角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25载APEC,浓缩了大国之间实力的较量和话语权的角逐。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钟飞腾认为,13年前中国在上海主办APEC会议时,还没有加入WTO,对外贸易额甚至都比不上东盟。但十多年来,中国大大深化了与地区内国家的经济联系,成为很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
    在分析人士看来,中美领导人于今年11月份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会晤,不可避免地被认作是中国争夺亚太地区领导权的分水岭。未来的亚太秩序将表现为中国主导地区经济关系,而美国主导安全秩序。
    “从战略思维上看,美国难以接受中国主导地区经济格局,更不会允许在西太平洋的东亚区域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经济权势,而中国对外战略越来越注重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过去长期存在的对美关系重中之重已有所淡化。”钟飞腾称。
    中美双方都在争夺更多的朋友,对未来地区秩序发展而言,中美双方在APEC中的政经实力走势至关重要。

主导权之争
    亚太经合组织(APEC)初创时,美国无疑是各方面的龙头老大,但中国迅猛的经济增长和美国的“9·11”恐怖袭击改变了这种情况。
    质变发生在APEC会议召开的第十个年头。2003年,胡锦涛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并受到热情款待,在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的问题上,亚洲国家领导人站在了中国而非美国一边。
    当时政治色彩进一步加强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留下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格局——美中作为“主角”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而日本只能当“配角”。尤其是在朝鲜问题上,美中两国承担了主导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亚洲各国大力宣传其安全策略,而胡锦涛着重谈论比较受欢迎的地区贸易话题。然而,面对这种局面,小布什没有与中国较劲,而是拥抱了胡锦涛,并对他大加赞扬。
    在2005年的APEC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实际上已经挤掉了美国,成为釜山亚太经合组织年度峰会的主导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
    时任华盛顿米勒骑士律师事务所首席国际贸易顾问的格雷格·马斯特尔对中国国内经济和政策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在APEC这个代表着全球60%经济实力和半数以上贸易的国际讲坛上,已经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APEC组织代表着约26亿人口,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有约一半人口是中国人。
    美国在“9·11”事件后,被恐怖主义袭击和连续对外战争拖了后腿。此消彼长,中国迅速地缩短了两国间的距离。马斯特尔认为,即使保守点说,在APEC组织中,中国至少能够与美国并驾齐驱。
    更重要的是,中国主张的发展战略赢得了亚太地区各国的欢迎,而美国奉行的安全策略则遭到了排斥。
    到了APEC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美国总统奥巴马缺席,中国领导人成为了这次峰会的中心,亚太地区的重心正在移向中国。
话语权之争
    在历届APEC会议上,决不缺乏敏感话题,而这些敏感话题的背后,是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博弈以及话语权的争夺。
    亚太经合组织原本是一个讨论贸易问题的国际组织,但在2004年的APEC峰会上,小布什却让国际安全成为了这次会议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使得峰会几乎偏离  了贸易和经济的正常议程。朝鲜半岛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差不多成了小布什会见每位与会代表时都要谈到的问题,这引来了不少国家的抱怨。
    2005年,日本成为了众矢之的,四处结怨。由于日本一味向美国靠拢而忽视和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邻国的关系,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釜山APEC之行可能被各方“孤立”。
    中韩反对小泉“拜鬼”。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把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视为“不可接受”的挑衅,身为东道主的卢武铉虽答应与小泉会面,但总统府发言人明确指出,这只是“礼节性”会晤。而胡锦涛直接拒绝了在APEC会议期间同小泉会晤。
    北方四岛问题一直是日俄关系中的“死结”,双方都不肯让步。近年来,俄罗斯经济迅速恢复,在领土问题上,俄方更不会做出多少让步。日俄关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日本和秘鲁之间的关系因为秘鲁前总统藤森的问题而迅速恶化。在召回驻日本大使,严厉警告日本不要“管闲事”后,当时的秘鲁副总统魏斯曼甚至表示,秘鲁应该与日本断绝外交关系。
   2006年和2007年的APEC会议的焦点都是朝鲜半岛核问题,2008年聚焦国际金融危机,2012年,钓鱼岛问题成为了中日关系的“死结”。
    在2013年APEC会议期间,日本屡屡向中国挑衅。亚太经合组织是经贸合作论坛,多年来始终坚持不引入政治安全和敏感争议问题的传统。但时任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APEC主权国家外长非正式早餐会上提及海上安全问题,对中国的海上活动表示关切。
    此次APEC会议前,日本首相安倍曾多次表示将在此行中寻找机会与中国、韩国领导人进行会谈,不过他的算盘最终落空。
    在2013年10月7日的APEC会议上,韩国总统朴槿惠和安倍并肩而坐,各自戴着耳机,但全程无交流。从与会领导人的合影中就可以看出,刚刚出任中国国家元首的习近平,被安排在了最中间的位置,安倍则被边缘化。
    虽然与中韩改善关系无望,但安倍在APEC上依然活跃。安倍在巴厘岛与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举行会谈,双方在“共同应对中国”问题上达成协议,决定要求中国“本着和平对话的方针,遵照国际法解决越南与中国在南海的领海所有权问题”。日越首脑会谈就是为了在海洋问题上牵制中国。
    由于关键后盾奥巴马缺席,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在峰会上的行动绷紧神经。
    习近平在印尼国会演讲时表示,将携手东盟打造“命运共同体”,彰显存在感。与普京举行的中俄领导人会晤上,他指出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称双方届时要举办纪念活动,对日本、美国予以牵制。
    据俄媒报道,10月7日是普京的生日,两人在会谈后还饮伏特加举杯庆祝。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