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第三大奢侈品集团掀人事变更潮自救 开云为何“褪色”

作者:张 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0-25 00:10:00

摘要:此次对公司旗下三大品牌Bottega Veneta、Christopher Kane、Brioni连续更换首席执行官,会否成为开云集团应对变幻莫测的不景气市场的开始?

第三大奢侈品集团掀人事变更潮自救 开云为何“褪色”

  华夏时报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团法国 Kering(开云集团)正掀起一场人事调整浪潮。

  10月23日,记者获悉,开云集团已敲定旗下Bottega Veneta(葆蝶家)等三大品牌首席执行官。紧接着,其旗下Gucci的大中华区总裁任命也尘埃落定。

  在零售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法国奢侈品集团开云集团的日子也不好过,因品牌终端的营销和开店策略滞后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业绩下滑、销量走低,此次对公司旗下三大品牌Bottega Veneta、Christopher Kane、Brioni连续更换首席执行官,会否成为开云集团应对变幻莫测的不景气市场的开始?

  低调换将

  为再度刺激低迷的公司业绩,从10月20日开始,开云集团对今年新成立的奢侈品部门进行一轮人事调整。

  10月23日,开云集团发布公告称,将任命Gianluca Flore 为Brioni首席执行官,取代Francesco Pesci,11月1日正式履新。而在前两天,Bottega Veneta和Christopher Kane首席执行官也被更换,至此,开云集团三大品牌首席执行官的职位相继敲定。

  对于此次开云集团对三大品牌高管相继更换,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说,在零售业的寒季,开云集团对公司高层大刀阔斧的更换,主要原因是迫于公司持续低迷业绩的压力。

  相关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集团净利润为5.55亿欧元,跌幅为4.7%;在开云集团业绩占比较大的主力品牌Gucci二季度销售业绩大跌5.7%,这是继一季度下跌3.7%之后的继续恶化。

  “开云集团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品牌过多,内部整体管理比较混乱,常常因为品牌营销与开店策略失衡,最终导致品牌滞后,销量大跌。”一位接近开云集团的人士对记者直言。

  除此之外,一位熟悉高端品牌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多数高端品牌基本上都是采用时装发布、专卖店等形式对产品进行销售,再加上开云集团业务庞大,很多成熟的产品由于与消费者见面滞后而被其他品牌抄袭,最终只能成为其他低端品牌的嫁衣。

  就以近两年开云集团极力打造的运动品牌Puma为例,虽然Puma在2007年被开云集团收购后变得更高端时尚,但终端的营销和开店策略并没有跟上产品变化的节奏,导致Puma在运动品牌的竞争中逐步走向边缘化和小众化。

  从此次人事调整来看,开云集团任命的多位掌门人均为在开云集团工作的老将,少的也至少在公司工作6年。

  对此,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说,此次开云集团全部起用老将上任,目的是想在零售业处于低迷期保守度过,因为多位老将对行业以及企业熟悉,也会让开云集团今后的发展更稳更坚实些。

  国内困局难解

  法国总部调整时,国内开云集团也没闲着,此前曾在中国市场创造奇迹的集团亚太区总裁邓婉颖将于12月1日离职,集团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法律顾问Carlo Imò届时将接替该职位。

  除此之外,据10月24日凌晨消息,Gucci官方宣布,已任命现任台湾业务负责人Merinda Yeung为大中华区总裁,自明年1月起生效。此前,Gucci大中华区总裁一职自今年1月起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作为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Gucci近年来业绩一直低迷。自2014财年一、二季度开始,Gucci品牌未见起色,在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一季度,Gucci销售下滑3.2%至8.381亿欧元,销售仅增长0.3%;二季度Gucci销售大跌5.7%至8.382亿欧元,跌幅亦高达2.4%。

  对于业绩下滑的主要地区,开云集团首席财务官Jean-Marc Duplaix曾承认,Gucci二季度销售跌幅加剧主要受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日本地区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日本和俄罗斯游客在欧洲旅游消费增长放缓导致欧洲疲软,不过他指出北美区表现良好。

  对此,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昔日的奢侈品“大哥”Gucci早就危机四伏了,不但在中国市场因品牌过度开发导致格调大降,还因大LOGO风令其失去真正的高端消费群体。

  “Gucci此前在国内扩张太快,导致奢侈品大众化,最终陷入扩张的困局。”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由于过度扩张,导致产品设计和质量大不如前,导致消费者对该品牌失去信心。而国内市场假货横行,也是Gucci遭遇中国式困局的主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建议,从Gucci的决策来看,品牌似乎认为这些问题只存在于相对较成熟的一线城市,如果把眼光放到不会太过挑剔的男装业务和稍显青涩的二三线城市,也许局面会有好转。

  10月24日,记者多次致电开云集团中国市场负责人对外公开电话,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未收到关于中国市场新规划的回复。

  国内市场随着三公消费的持续控制,未来开云集团如何突围也是最大的未知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