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瑞士银行业吸金魔力正在消磁

作者:温彦卿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06 01:15:00

摘要:8月底,瑞士两大历史悠久的私人银行——百达银行(Pictet & Cie)和隆奥银行(Lombard Odier)——首次公开财务数据。

瑞士银行业吸金魔力正在消磁

    8月底,瑞士两大历史悠久的私人银行——百达银行(Pictet & Cie)和隆奥银行(Lombard Odier)——首次公开财务数据。
    没有了银行保密这层外衣,瑞士银行能否留住客户?瑞士银行业的命运暗淡不明。
    毕马威(KPMG)和瑞士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8月20日联合发布一份报告,对瑞士银行业的前景表示悲观。
    通过分析94家私人银行的年度报告,该研究分析了瑞士私人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94家研究对象中,50%的中型银行和54%的小型银行去年经历了资产流失。亏损银行从2012年23家增加到2013的34家。
    报告指出,瑞士私人银行数量从2005年的182家下降到2013年的139家。进入2014年,银行合并重组速度加快。主要受美国追缴税收计划影响,银行风险增加。被卷入的瑞士银行准备了大约9亿法郎,约合9.88亿美元,来支付相关法律诉讼费用和向美国政府支付的罚款。然而这还仅仅是开端,随着“银行间自动互换信息”(AEOI)计划和其他打击逃税措施接踵而至,银行付出的代价会继续攀升。瑞士银行业政策环境的大变化,尤其是被迫放弃曾经带来源源不断资产的银行保密制度,给瑞士银行业带来巨大创伤。 
    香港《南华早报》刊登了一篇曾供职于国际银行的金融作家彼得·盖尔(Peter Guy)的文章,作者认为,面对美国FATCA税法的施压,很多人会寻求地下影子银行服务。在亚洲,影子银行业在不断兴起,一名在中国澳门赌博的美国人说,他只需要把赌博赢得的钱存在一家澳门赌场,就能避免被美国政府查出。另外,在亚洲的美国人只需要通过一家与美国银行系统没有联系的亚洲当地银行来隐藏资产就能逃过美国相关机构的稽查。俄罗斯亿万富翁格纳迪·季姆琴科(Gennady Timchenko)最近受到欧美旅行限制,资产被美国政府冻结。他宣布会把他的维萨和万事达卡换成中国的银联卡。他认为这是相对安全的,至少美国的触角还未能触及这个领域。
    瑞士政府仍极力希望维护银行高度保密性这一长期建立的品牌,尽管这一制度已经开始松动。
    百达银行和隆奥银行分别成立于1805年和1796年,是瑞士老牌私人银行。
    从2013年的公司数据来看,这两大银行管理下的海外资产数在瑞士银行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六,排在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之后。
    瑞士银行业一直坚持保密的传统,高保密性也成为瑞士银行业的一大品牌。瑞士的银行保密机制受到瑞士《联邦银行法》的保护,法律规定银行泄露客户和账户信息行为为犯罪行为。也正因为此一原因,百达和隆奥的决定显得更为引人注目。
    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银行保密制度像吸铁石为瑞士银行吸纳了来自全世界的存款。瑞士也成为各国富商、独裁者、政府官员等隐匿财富、逃避税收的首选地点,“避税天堂”成为瑞士的别称。
    美国政府问责局(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在2014年2月一份报告中显示:12889份海外银行账户披露表格中,5427份(约占40%)上填写了至少一个瑞士银行账户。前述机构的职责是监督联邦政府税收收入使用情况。
    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外国账户税务合规法案》(FATCA),要求外国银行向美国税务部门提供美国公民的账户信息。4年后,2014年7月1日,这份争议很大的法案终于正式实施。FATCA规定签署了相关协议的其他国家有义务向美国通报美国居民在该国的资金情况,不配合的外国金融机构将会面临罚款,甚至会被驱逐出美国市场。这项法案是美国国税局(IRS)打击本国公民海外逃税的一项“利器”。
    2013年瑞士最古老的拥有270年历史的私人银行——威格林银行(Wegelin)受到美国司法部(U.S. Justice Department)的指控。威格林银行承认曾协助美国公民在海外持有的12亿美元资产逃税,纽约的法庭判决威格林银行需向美国政府支付5780万美元罚款,而在完成这项赔偿支付之后威格林银行行将关闭。另外两家瑞士最大的资产管理银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分别被美国政府罚款26亿美元和7.8亿美元之后逃脱关门大吉的命运。
    目前已经有十几家瑞士银行在接受美国的刑事犯罪调查,包括瑞士最大的私人银行。100多家瑞士银行同意和美国司法部合作,说服美国籍客户加入自愿申报海外资产计划,从而避免银行自身被罚款。
    欧洲对瑞士政府也在不断施加压力。瑞士政府2009年开始接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标准。2013年瑞士政府在法国巴黎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该公约旨在通过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共同打击跨境逃税、避税行为。已有60个国家成为签字国。签字国承诺自愿互相交换银行客户信息。2014年5月,瑞士政府又承诺遵守OECD制定的银行间信息互换“新标准”。
    除美国以外,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都相继以打击逃避税行为为由,要求瑞士银行交出客户信息。新兴经济体印度也要求瑞士银行提供印度籍客户的信息。印度在海外各个避税天堂大约共存有50亿非法资产。瑞士是来自印度的海外“黑钱”的主要集中地之一。
    2009年瑞士政府决定接受OECD提出的政府间在税收问题上进行协作的标准,允许在有详细且正当的请求时,可以与其他国家交换信息,但同时强调瑞士“银行保密机制依然完整”,瑞士公民纳税人不会受到影响。
    最近,瑞士政府发表声明支持议会“严格惩处出卖银行客户信息行为”的提案。这一提案目的在于改进客户信息保护机制。议会建议对通过违反银行保密制度及金融市场其他职业机密,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实施更严厉的惩罚。瑞士政府支持该提议,认为提议能够更好地保护银行客户的个人权利,从而坚定他们对瑞士金融中心的信心。
    尽管瑞士政府今年5月份承诺执行OECD制定的“银行间信息自动交换新标准”(AEOI),但议会的这项提案也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还不是所有国家都已经与瑞士就AEOI达成协议。
(本报记者温彦卿综合编译自“毕马威国际”网站、中国香港《南华早报》、瑞士联邦政府官方网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