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无碍发行回暖7月信托收益率创新高
摘要:就在多家信托产品相继卷入公司债务纠纷、危机四伏之时,7月份信托发行市场仍旧火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呈回暖态势,而且平均收益率更是创出今年以来新高,达8.9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就在多家信托产品相继卷入公司债务纠纷、危机四伏之时,7月份信托发行市场仍旧火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呈回暖态势,而且平均收益率更是创出今年以来新高,达8.93%。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破“刚性兑付”和过往的偶发风险并没有从实质上打击到信托行业,相反,信托业庞大的资产规模和优质的资产质量保障着信托业的安全边际,信托产品仍旧是高净值人士较好的理财方式。尽管如此,对于诱人的地产信托高收益率产品和相对稳健的基建类信托产品,投资者仍需要谨慎对待。
收益率创新高
是“手段”?
根据格上理财统计,今年7月共57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产品数量环比上升10.90%,同比上升31.37%;产品规模环比上升10.34%,同比上升35.87%。
从产品收益水平来看,7月份整体平均收益率为8.93%,较上月小幅上升。自今年3月份以来,信托行业整体平均收益率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7月份的高收益率更是成为今年以来的最高。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主要得益于信托业的两大巨头——基础产业类和房地产类信托均在9.2%以上的高收益率。7月份基础产业类信托平均收益最高,达9.25%,房地产类与工商企业类紧随其后,分别是9.20%和8.64%。
格上理财信托研究员欧阳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7月收益率创新高与最近的整体信托市场行情相关,虽然统计7月的信托数量规模双升,但整体来说没什么大的波动,其实市场上一直有关于打破刚性兑付的各种言论以及投资者对信托产品是否安全的这样一个担忧,所以信托收益率创新高是信托公司用来吸引投资者投资热情的一种手段。
“另一方面,信托公司风控标准日益趋严,市场上的中小企业难以融到资,因而会花费更大的融资成本,这也促使信托收益率上升。”欧阳岚如是说。
截至2013年底,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0.91万亿元。其中,约30%是由机构参与的类通道型业务,剩下的70%才是主动管理型业务。
在欧阳岚看来,主动管理型产品是需要信托公司履行一定的“刚性兑付”义务的,规模约1.8万亿-2万亿中,以政府信用和金融机构信用作为支持的项目占比约50%以上,风险较小。
“另外,信托业从2013年开始,每年发生风险的集合资金信托项目约为200亿元左右,但行业的总收入为832亿元,收入对抗风险的覆盖率达到4倍以上。同时,出现风险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有抵押的,处置完资产后真正的损失不会超过20%-30%。由此就现状而言,信托行业尚处于较高的安全边际。所以,不应该放大偶发风险的影响,进而否定整个信托行业。”欧阳岚如是说。
地产信托仍最诱人
格上理财进一步统计显示,在今年上半年的发行中,收益率在12%的产品有14个。其中,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的产品最多,占比超过50%。
位居第一位的是由建信信托发行的“北京通州商务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为36个月,收益率高达13.8%。
面对如此高的收益,欧阳岚向记者直言:虽然上半年新发行的房地产信托收益较高,但与收益相匹配的风险也是较高的。另外,近年来,国内市场资产价格上涨较快,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供求失衡,该领域的风险报酬率自然会上升,但由此带来了更大风险。
“不过,信托公司对于风险把控得非常严格,自3月份开始,地产信托的发行数量已经开始下降,尽管如此,投资者在选择地产信托时需保持理性。”欧阳岚如是说。
欧阳岚建议,选择产品,如果是稳健性投资者,还是应该更注重安全性,在安全的基础上再考虑收益和期限。一般地产和基建类信托都得看有没有完善的风控措施,包括足值抵押、一二线城市项目和融资担保方实力等等,如有可能,还是需要依靠专业人士帮助判断筛选。
面对信托风险事件频出,渤海证券分析师康凯则指出,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的下行无疑是最大的隐忧,而房地产类信托在信托产品总规模中的重要地位,也意味着对房地产类信托进行甄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从风险角度来看,信用风险事件由矿产资源、房地产领域向传统产能过剩领域蔓延的态势说明,一方面信用风险溢价在下半年继续上升应较为确定,另一方面有政府信用背书的基础产业类信托仍将是较为稀缺的标的。
在信托产品选择上,康凯建议,就房地产信托而言,规避三四线城市和资质较差房地产公司发行的产品,重点关注一线城市和实力雄厚地产商开发的项目;而就基础产业类信托而言,可以优先选择一线城市和财政状况较好的二线城市,以及开展地方政府债自发自还试点地区的基建类产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