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股东变更频现 监管升级离开成趋势
摘要:在信托行业风险日益暴露,监管层加强信托公司股东责任的背景下,一些实力较小的股东会选择陆续退出,股东换血这或许将成为一种趋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进入暑伏,信托公司的股东们“很忙”。
近日,重庆水务集团发布公告称,成功转让重庆国际信托23.86%股权给国寿投资,国寿集团旗下的国寿投资正式成为重庆信托的二股东。同时,光大集团正式收购甘肃信托完毕,甘肃信托正式更名为“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对此,在业内人士看来,2014年,信托公司可谓内忧外患,监管升级、业务亟待转型,分化日趋激烈,或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是被收购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信托行业风险日益暴露,监管层加强信托公司股东责任的背景下,一些实力较小的股东会选择陆续退出,股东换血这或许将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这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股东频现变更
重庆水务近日公告称,截至2014年7月22日,公司及时办理完毕本次转让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股权的相关后续工作,其持有重庆国际信托的23.86%股权(对应出资额为58180万元)已过户给国寿投资,不再持有重庆信托股权。
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近日也发布公告表示,银监会批复同意了光大集团收购甘肃信托的交易,并于7月7日完成了工商登记手续,甘肃信托更名为“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面对接二连三的信托公司股东变更,格上理财信托研究员王燕娱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监会的99号文增加了信托公司股东的责任,那些股东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毕竟他们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并不想承担连带的信托风险。但有些集团公司出于完善金融产业链,或者是方便合作等目的,愿意介入信托公司。
银监会99号文规定,信托公司股东应承诺或在信托公司章程中约定,当信托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时,给予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信托公司经营损失侵蚀资本的,应在净资本中全额扣减,并相应压缩业务规模,或由股东及时补充资本。信托公司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严重危及公司稳健运行、损害投资人合法权益的,监管机构要区别情况,依法采取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限制有关股东权利等监管措施。
不过,对于转让股权的原因,一位接近重庆水务的市场人士直言:重庆水务新董事长上任后,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主营业务,转让其他行业的股权很正常。
“全产业链更有优势”
险资进军信托行业也不是新鲜事,从年初的泰康人寿入股国投信托,到此次国寿投资成功参股重庆国际信托,保险集团进军金融全产业链,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梦想一直未停。
在北京君德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袁建明看来,保险公司的业务正在逐步放开,与信托公司的合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其业务的拓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袁建明指出,目前保险公司已经在进行相关产品的创新。信托和保险合作后,诸如此类产品的创新会更多。同时,一些投融资类比重较大的信托公司,与保险类企业合作后,会加大事务管理类产品的比重。
Wind资讯显示,重庆国际信托2013年年报的净利润为12.8亿元,在68家信托排行中位居第8位。2014年前两个季度,重庆国际信托的发行规模为143.7亿,位居行业第一,房地产规模占比达70.92%。其中,仅厦门海沧新阳项目实际发行规模就达41.5亿元。
“那些老股东离开,换来的新股东可能是对信托行业更加看好,也能给信托公司带来更多资源。”王燕娱分析说,“现在金融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全产业链肯定更有优势。”
对于未来信托业务的发展,记者致电重庆国际信托综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更换股东的事宜,一切以公告为主。
就在重庆水务发布公告不久,重庆国际信托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23.86%和2.18%的股权通过重庆联交所公开挂牌转让,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摘牌成为受让方。本次股权变更后,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6.04%的股权,其他股东不变。公司章程相应条款亦作相关修订。
选择离开或成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信托转型和监管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未来信托公司的股东更换,或许将成为一种趋势。
尽管如此,在袁建明看来,这个趋势的节奏会取决于刚性兑付打破的快慢。近期信托风险逐渐暴露,尽管目前没有时间表,但打破刚性兑付已成必然趋势,面对信托公司必须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兑付责任,一些中小股东将会选择离开。
对于投资者而言,袁建明指出,股东的风格,特别是大股东、二股东的风格将对信托产品产生很大影响。股东属于稳健型,产品则会相对稳健。同时,实力较强的公司发行的产品保障能力相对强一些,投资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可以就股东情况,多做一些功课。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