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新三板纳斯达克之梦

作者:王兆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7-18 22:50:00

摘要:2014年,做市商来了,而曾经到处宣讲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程晓明似乎不再那么忙了。
王兆寰
    2014年,做市商来了,而曾经到处宣讲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程晓明似乎不再那么忙了。
    程晓明辞去了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部总经理一职,问及原因他没有细说。提起8月底有望推出的做市商制度,与此前的无比激动相比,程晓明现在则十分淡定:“很好啊,早就该推了。” 
    作为研究新三板的资深专家,程晓明观点鲜明,新三板的核心就是做市商制度,而未来新三板的定位就是纳斯达克。在新三板圈儿里的人都知道程晓明,有些执拗的他,微信账号的头像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与玻璃旋转门的合影。
    如今,程晓明有了新的身份——中关村新三板学院院长,他带着梦想走进企业,怎样通过新三板为企业更好地融资,企业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是他现在的研究课题。
做市商来敲门了
    2014年6月5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官网公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做市业务管理规定(试行)》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业务备案申请文件内容与格式指南》,这无疑标志着新三板做市商业务正式启动。
    而进入7月3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方式确定及变更指引(试行)》,中国的做市商制度进入可操作性实质阶段。
    说来就来,来则提速。在程晓明看来,推出做市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基本与此前的研究吻合。“做市商制度对新三板而言,其最核心的作用不是流动性,而是估值定价。通过券商做市,真正使市场活跃,使那些成长性的企业被投资者发现,真正脱颖而出,让新三板真正成为纳斯达克。”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7月17日,新三板共有851家挂牌企业,从行业分布看,信息技术占比最高,达27.42%,其次是工业和金融,占比均超过20%。
    进入7月底,新三板做市业务仿真全网测试即将结束,在8月底之前,券商还要参加做市业务通关测试,做市业务预计最快8月底推出。
暴利的诱惑与担忧
    伴随着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在市场人士看来,券商无疑成为一大受益者,特别是主办券商,它在对挂牌企业熟悉程度、交易系统、人员配备等方面均有优势,且准备时间最长,在做市业务推出后,做市商将以主办券商为主。
    中信建投证券发布报告指出,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出台,将显著增加新三板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流动性水平,无论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角度,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是促进券商收入结构多元化及提升盈利贡献角度,都起到关键作用。参考美国投行业的经验,长期看新三板业务可给券商带来5%-10%的新增收入贡献。
    不过,在中航证券研究员杨鹏飞看来则相对谨慎,做市商制度推出的意义在于做市业务推出后能够提高新三板流动性,增加新三板吸引力,为后续企业挂牌、再融资等打好基础,推出后短期内对券商业绩影响不大,利在长期。
    随着与券商做市仿真测试的进行,截至7月16日,共有37家券商获得了新三板做市资格,包括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东方证券、长城证券、招商证券等。做市券商的竞争越发激烈。
    近期,市场中对于券商做市中可能会出现暴利进行大吐槽,认为做市券商可以拿到低价筹码,转而再高价售出,会获得巨额利润。在新制度推出初期,不排除成功做市会出现内幕交易的问题。
    曾经在中关村一家新三板公司任董秘一职的钟先生直言:新三板公司等待做市商制度已经等了很多年,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现在终于要推出来了。一个新的制度的出台毕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磨合,尽管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企业股权交易活跃了,融资的渠道顺畅了,价值被发现了,这些主要矛盾抓住了,随后再进行完善可以慢慢来。
    “企业和券商是一个双选的过程,真正好的企业会惜售股权,而券商想要拿到很多并不可能,而质地不好的公司股权,也不会有人愿意买,券商如何定价,如何做市非常讲究。”上述董秘如是说。
    根据规定,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新三板企业需要有两家以上做市商愿意为挂牌公司提供做市报价服务,或者做市商同意退出做市。相对于现有的“线下撮合,线上协议转让”制度,价格机制上相对公平。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券商向好的项目集中。”一位上海大型券商的新三板研究人士则表示,券商彼此都会看上好的项目搭伴儿进行,目前券商们已经跃跃欲试,激情很高,不过新三板券商做市的量有限,后期更大的利润在转板上。
重中之重是流动性
    有了做市商制度,新三板的问题就解决了么?
    在一位上海资深新三板市场人士看来:现在推出的做市商相比起美国的纳斯达克而言,是一个简单的壳,没有真正抓住其中的精髓。真正的做市商不是简单的一个交易模式,更是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摒弃拿来主义,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学得全面,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新三板市场的真正问题是流动性,而解决流动性完全靠改变股权交易模式是不成的。”该市场人士拿目前的天津股权交易所举例,它实行的就是做市商制度,只不过由机构进行做市,与新三板有所不同,不过交易的理念是一样的。然而,目前出现的问题就是做市商报了价,拿到很多股票,无接盘者,要么就是没有卖家,只有买家,流动性非常差。
    解决新三板流动性的根源在于市场的活跃度,这也是业界最为关心的。就如同二级市场的活跃,尽管没有做市商,仍旧得到投资者认可。这里面就牵扯一个市场认同度的问题。上述新三板资深人士建议,要建立属于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队伍,他们要完全在这个市场进行交易,而不是整天惦记着转板的事,这才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的根本,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层次的市场融资发展。“上海和北京地区的新三板活跃度还不错,其他地区的相对弱一些。”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7月17日,从挂牌的企业所在的园区看,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分别为260家、56家和50家,位居前三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