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车企百态人生:风水轮流转

作者:丁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7-18 22:50:00

摘要:整个汽车市场在慢车道上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作为市场主体的汽车企业却呈现出百态人生。

  2014年过半,随着车企销量数据的陆续发布,上半年汽车市场已经定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增幅回落,跌至个位数。

  然而,整个汽车市场在慢车道上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作为市场主体的汽车企业却呈现出百态人生。

  自主:跌跌不休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0.79万辆,环比下降4.03%,同比下降10.51%;其销量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0.91%,同比下降3.62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最低的一个月。

  2014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63.03万辆,同比增长1.7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68%,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48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滑根本原因还是产品、技术的问题。”新华信汽车分析师回玉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主品牌相对优势的A00级市场和A0级市场相继萎缩,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厂商的技术与合资企业仍存较大差距,“到今天也没有哪个自主品牌厂家真正地掌握汽车正向开发的全部技术,不能完全独立开发一款产品,更不要提全系列产品的概念。”

  市场上一度被作为自主品牌代表企业的长城汽车,其旗下冲击高端SUV阵营的第一款车型H8数度被叫停,并被指欠缺核心技术,年内或不再上市。受此事件影响,长城汽车在2014年的上半年结束了多年的快速增长,首次出现负增长。今年上半年,长城销售34.7万辆,与去年同期的36.8万辆相比,出现了小幅下滑,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39%。

  销量下滑的情况还发生在华晨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吉奥汽车等。其中,江淮乘用车上半年销量不足9万辆,同比下滑21.3%。

  回玉梅认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到了全系产品竞争的时代,合资企业在用覆盖全部车型、覆盖高中低档的全系列车型在市场上竞争,而自主品牌厂家的产品很难覆盖到全系产品。“自主品牌要想争得一席之地必须靠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掌握完全独立开发新产品的技术。”

  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已经意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今年遭遇重挫的长城汽车在研发时不惜重金投入。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2015年,长城的研发投入至少80亿元。长城汽车研发投入占到了销售额的3%。

  而即便在战略转型中,面临销量逐年下滑的奇瑞始终坚持在汽车制造技术上的努力,终于在今年实现了销量和利润的正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奇瑞的累计销量已达21.9万辆,从4月份开始连续四个月环比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单车平均成交价从5万元增长到8万元。

  合资:高歌猛进

  相比自主品牌面临窘境,合资品牌的日子过得要滋润得多。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五位的轿车生产企业被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霸占,无一自主品牌企业。占轿车销售总量一半以上。

  而一汽大众的数据显示,2014年1-6月,一汽-大众国产车型累计完成产量881188辆,同比增长19.5%,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产量。包含进口车型的终端总销量更突破89万辆,令一汽-大众成为上半年国内终端销量的冠军。与此同时,从今年170万辆的目标来看,一汽-大众也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凭借南北两个大众的出色表现,大众品牌今年上半年在华销量为1390200辆,同比增长18.5%。从捷达、朗逸到迈腾、帕萨特,再到途观,大众品牌全系车型均处于细分市场领先地位。“大众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赢家。”业内分析师评论认为。而得益于大众的市场表现,整个德系汽车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在中国汽车市场均处绝对领先优势。在豪华车市场,奔驰、宝马、奥迪占据了国内豪华车市场前十名中74.3%的销量份额。

  不得不提的还有日系车。虽然丰田、日产、本田和马自达等日系乘用车销售增幅略低,不过轿车增长却十分抢眼,集体上演销量冲高大戏。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产日系乘用车累计销售147.28万辆,同比增长14.97%;市场份额15.29%。

  新能源:渐入佳境

  回玉梅认为,下半年没有对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出台,整体汽车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全年销量在2400万辆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今后5-10年内,中国车市将继续平稳增长,增幅在8%-10%。

  “自主品牌下半年翻盘的机会不大,因为主要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在上半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技术进步、产品调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今年下半年预计还将持续上半年的颓势。”回玉梅说。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或将迎来利好。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2014年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备案范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30%的硬指标和18万元的“限价”,事实上给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未来3年带来了300亿元的大蛋糕。

  在这一利好政策出台前的4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上述两项政策保持了新能源汽车刺激政策的连续性。今年上年半年,随着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城市,推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放开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车市场等举措的相继实施,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上半年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同比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半年产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12185辆、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8507辆、8700辆。

  政策出台动作迅速让业界人士为之侧目。董扬预测,下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或可达到3万辆,全年销量将达到5万辆。其中,公务车采购将贡献60%以上的销量。

  毫无疑问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本土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可能成为最大赢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