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新医改吹响第二波刺激经济的号角

作者:商灏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11 20:29:00

摘要:新医改吹响第二波刺激经济的号角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虽然有些人认为,“扩大内需”被写入新医改方案中,或许只是因为在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央要求各级官员从这一高度认识医改的重要性,而并非指让普通民众通过看病花钱来“扩大内需”,但值得注意的是,卫生部已公开表示医改与扩大内需“有直接关系”。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曾直言医改与扩大内需有“密切联系”。随着国务院披露医改三年投入8500亿的消息,“扩大内需论”继续升温。
    那么,新医改方案在经济危机时推出,是否会因为承担“扩大内需”功能而冲淡其被赋予的公益性?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公益和公平是新医改方案的突出亮点,尤其是三年内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描绘出一幅全体国民病有所医的图景,确乎民心所向。人们期待着新医改所强调的这种公益和公平能带给全体国民充分的医疗保障。
    新医改方案提出:“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显然,公益性已是医改不可动摇的方向。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
    毫无疑问,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是由医学的特殊性决定的。无论什么社会制度,医疗卫生行业都应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让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是否一定能真正解决看病就医难题?一定能促进国民健康公平?
    新医改方案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同时,还对农民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医保作出安排。这些举措虽然凸显了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怀,也体现了政府对公民健康权的尊重,但这些远景规划的实施效果究竟会怎样?
    新医改方案向民众给出了一系列承诺,这一方案走向实践,接受考验之后,能否成功挑战公共医疗这一世界性难题?
    人们注意到国家卫生部官员最近的表态:新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在新方案的指导下,将探索建立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体系,避免随意性,提高质量,同时引进卫生经济学概念,制定既能体现技术含量,又与现有国力、基本医疗承受能力和公众的经济能力相适应的标准化的诊疗方案,逐步实现按照病种付费。
    社会公众就“看病难、看病贵”状况的反思和诉求在政策层面得到了体现,这些承诺是郑重的,也是判断此后医疗改革成效的根本依据。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最终得确实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民众对享有普遍公共医卫服务的愿望通常有轻重缓急之分,而人人享有低标准基本医保最显迫切。低标准而普惠的基本医保是最现实也最得民心的选择。先解决人人享有的公平难题,再依赖经济发展逐步提升保障标准。先实行最低标准的医保全覆盖,不但道义上必要,情理上迫切,财力上也不存在支付困难。
    强调“建立公共医卫服务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机制”固然重要,“政府卫生投入增幅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这个说法,却需明确投入比例及资金来源,并有明确的监督方,或更显透彻。
    此外,就保障公正和平等而言,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是保障公平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我们何以能创造出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体系?
    医疗服务价格是由现行的医疗服务的标准或水准的成本来决定的。先进的诊疗手段,可以保障医疗服务有足够高的质量和水准。考察整个人类的医疗技术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医疗服务水准的提高是伴随着医疗服务成本的飞速提高,当然这也同时决定了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就此而言,公众恐怕并不能期待会有一个完美的医疗体系产生,但却应该有理由要求拥有一个更公平、更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政府在基本医疗方面所确定的未来三年投入8500亿人民币,三年之后覆盖率或者参保率都能达到90%以上目标,正是为了建立这样一个更公平更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新医改重点是强调医疗公平,但这种公平可能只是较低层次的公平。三年会投入8500亿,分到每个人每年也不足250元。在金融危机下今年国家财政赤字达到9500亿历史新高的情况下,要想政府再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到医疗方面,配合医疗体制改革,难度将会比较大。  
    而在建立保险制度,医药分业,做好监督的角色之外,政府仍需强调让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因为这涉及公立医院的效率问题,而开放民间医疗的体制一旦建立,公立医院压力一旦增大,它就会进步了。政府跟市场如此相配合,正是新医改的大方向,这可能是一个正确方向。
    多年医疗市场化表现出来的弊端,逼迫我们寻找到了这个方向。但我们也必须务实、理性地看到,新医改之路一定不会平坦。
    而8500亿人民币的投入,或有更深的意义:一个成功的新医改,除了公益,也是刺激经济的重要前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