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步入“蜜月期”,谁不高兴?
摘要:中韩关系步入蜜月期是双方在地缘战略和经济上各有所求的客观需要使然,既挑动美国、日本和朝鲜的神经,未来也会影响中日、韩日以至日朝、俄日之间的互动。
赵灵敏
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于7月3日到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按照韩国《朝鲜日报》的说法,习近平此前曾于1995年、2005年和2009年三次访问韩国,此次是对朴槿惠总统2013年6月访华的一次回访,也是习近平出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访问韩国。而这种对一国单独进行国事访问的安排,也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另外,从历史上看,中国国家主席就任后在访问朝鲜之前先访问韩国,这也是第一次。
而朴槿惠上台后,也打破了历任韩国总统在就任之初“首先出访美国,接下来访问日本”的不成文惯例,在结束了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之后立即出访中国。双方之所以做如此特别的安排,对对方另眼相看,跟目前东北亚局势的发展有莫大关系。除了中朝、朝韩关系在新的时期有了新的情况之外,还有新的影响因素在发挥作用。
首先,中日关系持续低迷。安倍晋三上台一年半以来,致力于让日本摆脱二战战败的束缚,成为“普通国家”。因此除了对侵略历史进行否认,声称要对以前日本政府公开表态的三个讲话(有关日本侵略历史的村山讲话、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讲话、有关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宫泽讲话)进行修改之外,还在军事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带有冒险色彩的突破,将“武器出口三原则”、“放弃集体防卫权”等二战后日本限制性防卫政策的核心支柱一一摧毁。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能避免擦枪走火就不错了,遑论关系的改善或提升。而韩国在历史上同样深受日本殖民统治之苦,在谴责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一意孤行走向“普通国家”这一点上和中国有共同的立场,可谓同声同气。
其次,美国以南海问题为由头,加强了对中国的战略挤压。在刚刚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点名指责中国在南海和东海采取单边行动欲改变现状,并称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再联想到去年年底拜登访华时对中国防空识别区的指责,奥巴马此前访问亚洲时对《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保证,以及和菲律宾签署的加强美国军事存在的防务合作协议,美国利用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和挤压的态势非常明显,而且越来越不加掩饰。而菲律宾、越南在南海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试图利用美国拉大旗作虎皮;日本则乐于做美国的马前卒,借机实现“普通国家”的目标,往后这几国对中国胡搅蛮缠的指责和抹黑可能会变本加厉。而韩国虽然和中国有关于苏岩礁的争议,但一直表现克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而在经济层面,中韩接近的基础也很稳固。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在增长速度上,从1992年建交到2012年20年间,中韩贸易额增长速度年均30%,在世界贸易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而此次习近平访韩,除了出席一个约有400名两国商界人士包括现代汽车会长郑梦九、LG会长具本茂、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等韩国几大企业掌舵人在内的论坛,签署大规模经济合作协议之外,也有希望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加快中韩自贸区建设等考虑。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中国2013年10月倡议成立的新机构,目的是弥补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存在的巨大缺口,被外界视为旨在抗衡美国和日本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建立以北京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新举措。韩国《中央日报》日前引述韩国国内消息指出,中国外长王毅6月份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时,要求在习近平访韩时发表的共同宣言中写入“韩国决定加入亚投行”内容,韩国财长玄旿锡6月初访华时,北京再提出同一要求。而美国对此显然不会坐视,日前就直接向韩方言明韩国加入亚投行,会导致韩美长久积累下来的友邦互信受到影响。联想希拉里·克林顿日前指责澳大利亚在经济上过分依赖中国、对美国“不忠”的警告,美国应该会在这方面进一步向韩国施加压力,习近平访韩时双方通过的公报可能更多进行一种原则性的表述。
中韩自贸区则从2004年就启动了民间研究,一直到2012年5月正式启动谈判,经历了8年的酝酿,协调基础扎实,相互了解充分。目前双方已开展了十一轮谈判,在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环境等领域取得进展,目前症结在于化工、农业等产业。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表示,力争今年结束中韩自贸区谈判。习近平访韩时中韩自贸区谈判有望进一步加速。与之对应的是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该自贸区2002年就被提出,2012年11月宣布正式启动谈判。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4轮谈判,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中日韩三国日益复杂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日本2013年正式宣布参加TPP的谈判后,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景更加不容乐观。相比之下,中韩自贸区的建设显得更为实际。
以上可以看出,中韩关系步入蜜月期是双方在地缘战略和经济上各有所求的客观需要使然,既挑动美国、日本和朝鲜的神经,未来也会影响中日、韩日以至日朝、俄日之间的互动。而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能加大美国的两大亚洲盟友日韩之间的分歧、将韩国拉入自己的轨道,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成就。但是,韩国在防务上依赖美国的现状不会改变,因此中国也不应对韩国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指望。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于7月3日到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按照韩国《朝鲜日报》的说法,习近平此前曾于1995年、2005年和2009年三次访问韩国,此次是对朴槿惠总统2013年6月访华的一次回访,也是习近平出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访问韩国。而这种对一国单独进行国事访问的安排,也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另外,从历史上看,中国国家主席就任后在访问朝鲜之前先访问韩国,这也是第一次。
而朴槿惠上台后,也打破了历任韩国总统在就任之初“首先出访美国,接下来访问日本”的不成文惯例,在结束了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之后立即出访中国。双方之所以做如此特别的安排,对对方另眼相看,跟目前东北亚局势的发展有莫大关系。除了中朝、朝韩关系在新的时期有了新的情况之外,还有新的影响因素在发挥作用。
首先,中日关系持续低迷。安倍晋三上台一年半以来,致力于让日本摆脱二战战败的束缚,成为“普通国家”。因此除了对侵略历史进行否认,声称要对以前日本政府公开表态的三个讲话(有关日本侵略历史的村山讲话、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讲话、有关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宫泽讲话)进行修改之外,还在军事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带有冒险色彩的突破,将“武器出口三原则”、“放弃集体防卫权”等二战后日本限制性防卫政策的核心支柱一一摧毁。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能避免擦枪走火就不错了,遑论关系的改善或提升。而韩国在历史上同样深受日本殖民统治之苦,在谴责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一意孤行走向“普通国家”这一点上和中国有共同的立场,可谓同声同气。
其次,美国以南海问题为由头,加强了对中国的战略挤压。在刚刚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点名指责中国在南海和东海采取单边行动欲改变现状,并称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再联想到去年年底拜登访华时对中国防空识别区的指责,奥巴马此前访问亚洲时对《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保证,以及和菲律宾签署的加强美国军事存在的防务合作协议,美国利用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和挤压的态势非常明显,而且越来越不加掩饰。而菲律宾、越南在南海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试图利用美国拉大旗作虎皮;日本则乐于做美国的马前卒,借机实现“普通国家”的目标,往后这几国对中国胡搅蛮缠的指责和抹黑可能会变本加厉。而韩国虽然和中国有关于苏岩礁的争议,但一直表现克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而在经济层面,中韩接近的基础也很稳固。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在增长速度上,从1992年建交到2012年20年间,中韩贸易额增长速度年均30%,在世界贸易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而此次习近平访韩,除了出席一个约有400名两国商界人士包括现代汽车会长郑梦九、LG会长具本茂、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等韩国几大企业掌舵人在内的论坛,签署大规模经济合作协议之外,也有希望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加快中韩自贸区建设等考虑。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中国2013年10月倡议成立的新机构,目的是弥补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存在的巨大缺口,被外界视为旨在抗衡美国和日本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建立以北京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新举措。韩国《中央日报》日前引述韩国国内消息指出,中国外长王毅6月份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时,要求在习近平访韩时发表的共同宣言中写入“韩国决定加入亚投行”内容,韩国财长玄旿锡6月初访华时,北京再提出同一要求。而美国对此显然不会坐视,日前就直接向韩方言明韩国加入亚投行,会导致韩美长久积累下来的友邦互信受到影响。联想希拉里·克林顿日前指责澳大利亚在经济上过分依赖中国、对美国“不忠”的警告,美国应该会在这方面进一步向韩国施加压力,习近平访韩时双方通过的公报可能更多进行一种原则性的表述。
中韩自贸区则从2004年就启动了民间研究,一直到2012年5月正式启动谈判,经历了8年的酝酿,协调基础扎实,相互了解充分。目前双方已开展了十一轮谈判,在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环境等领域取得进展,目前症结在于化工、农业等产业。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表示,力争今年结束中韩自贸区谈判。习近平访韩时中韩自贸区谈判有望进一步加速。与之对应的是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该自贸区2002年就被提出,2012年11月宣布正式启动谈判。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4轮谈判,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中日韩三国日益复杂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日本2013年正式宣布参加TPP的谈判后,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景更加不容乐观。相比之下,中韩自贸区的建设显得更为实际。
以上可以看出,中韩关系步入蜜月期是双方在地缘战略和经济上各有所求的客观需要使然,既挑动美国、日本和朝鲜的神经,未来也会影响中日、韩日以至日朝、俄日之间的互动。而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能加大美国的两大亚洲盟友日韩之间的分歧、将韩国拉入自己的轨道,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成就。但是,韩国在防务上依赖美国的现状不会改变,因此中国也不应对韩国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指望。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