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不做救“市”主
摘要:尽管保监会2010年和2013年两次发文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但熊冠全球的A股,不仅不能打动谨慎的险资,反而促使其撤出了部分资金。
尽管保监会2010年和2013年两次发文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但熊冠全球的A股,不仅不能打动谨慎的险资,反而促使其撤出了部分资金。
5月27日,中国保监会公布1-4月保险业统计数据,《华夏时报》记者发现,今年前4个月,险资在权益类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总额为8220.22亿元,占比10.08%,虽然绝对金额依然庞大,然而权益投资比例却创下7个月来新低,仅在4月份一个月里,险资便从股市流出239亿元。
“经济形势不明朗,直接导致上半年A股没有行情,险资2月份虽有100多亿元的小幅加仓,但4月份又抛售逾200亿,总的来说,波段炒作是主要策略。”6月3日,上海一家大型保险资管投资部人士透露。对于后市表现,他表示现在不好说,但资金还是大量地准备着。
谨慎的险资
今年的市场让险资很难在A股寻找到好的机会。
“剔除4月份生命人寿和安邦保险两家保险公司对金地集团轮番增持的激进举措,其他保险资管都从股市撤离,业界更是对这两家公司的行为大惑不解,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利空多于利好,其它行业板块也是观望情绪很浓,险资在权益上的投资,始终围绕在10%的比例左右。”上述险资高管告诉本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险资在去年4、5月两个月分别大幅加仓1个百分点。去年5月,险资权益仓位达到一年以来的最高值8664亿元,此后则一直下降,最低值出现在去年7月,险资仓位缩减至7183亿元,减少近1500亿元。进入2014年,由于保费规模增加,今年1月保险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7959.38亿元,占比10.3%;1-2月保险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8330.85亿元,占比10.63%;1-3月,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8459.64亿元,占比10.29%;1-4月权益投资占比为10.08%,为7个月以来的最低。
而对其他投资项目,险资则明显大幅增加,今年前4个月险资其他投资达到15272亿元,相比年初规模增加2000亿元。
“现在市场担心的是,4月应该不是全年险资投资最低点,去年保险资金最低权益投资比例都跌破过10%,接下来的两个月至关重要,如果市场依然得不到提振,再加上新股发行在即,我们估计险资会留存资金以用来打新股,这会进一步抽离市场资金。现在业界有很多观点认为,政策底已经探明,而市场底还在寻找的过程中。”6月4日,一家券商机构保险分析师李涛(化名)告诉记者。
一市场资深人士分析,上证综指的指数涨跌与险资流进流出大有关系。他注意到的一个现象是,今年上证综指反复在2000点左右震荡,保险增量资金无进场迹象,其持仓比例都在10%左右。而去年5月大盘指数上涨5%以上,险资加仓了600亿元,去年6月上证指数大跌13.97%时,险资从中撤离资金1300亿元,可以说每一次指数有所反弹都是由大型机构资金推动,而每一次指数回落也是其大幅流出的时候。
“今年险资一个比较可喜的现象是,前4个月险资的动作没有去年那样大进大出,总投资金额在8300亿元左右波动,每个月的流入流出量在200亿上下,这比去年上千亿的流入流出要好很多,同时大盘指数波动也不大。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蓄势待发的信号。”上海私募投资者陈辉(化名)指出。
记者发现,对于险资未来投资策略的判断,私募和券商已经出现了分化,至于到底哪方观点正确,依然要由A股接下来的走势决定。
加仓信号何时现
与2007年险资将权益投资比例提升至接近20%上限的壮观场面相比,如今的险资似乎早已没有当时的激进,谨慎保守是这7年来A股熊市险资操作的主旋律。
“所有的投资者都在静静地等待,虽然以险资、社保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会提前进场,但是从5月股市表现来看,险资尚未出现集体加仓的信号,接下来两个月会不会有所表现,可能也要看5月份以及上半年的各项宏观数据,还有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的力度如何。”对于未来机构资金的动向,东海证券一位金融业分析师指出。
令业界迷惑的是,在2010年8月和2013年2月,保监会两度发文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比例重新作出调整,尤其在实行分类监管措施之后,整个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从20%提升到25%,再从25%提升至30%,也即是在权益投资层面上,理论上的保险资金可以有高达3万亿的险资进入股票市场。但事实上,从2010年到2014年,险资在权益类投资比例中连15%都没有触及过。
“是保险资管不给监管层‘面子’,还是险资没法看好这个股市?每一次监管层放松权益类投资比例,总能在市场上激起一层涟漪,就会有一批人开始分析险资入市比例的提高对于市场会产生何种利好,但哪怕监管部门把险资入市比例再提高10%,或者干脆取消入市限制,恐怕保险资管还是得顺应经济趋势和宏观环境作出投资决策,而监管层的意图是给予保险资管更灵活的投资决策,并非想把险资赶到股市里去。”5月30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分析指出。
“我认为险资集体加仓的动作有待于政府发出适量宽松的措施,现在经济学界一致呼吁央行能降准,以辅助实体经济不至于进一步下滑,同时对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但是政府会不会进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很难把握。如果下半年会有降准的措施出来,相信机构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与此同时,如果宏观经济在下半年也开始有所回升,那么股市行情才会出现。”上海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投资部副总告诉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