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新规防“钱荒”覆辙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传闻已久的同业监管规范终于落地。而被冠以“同业之王”之名的兴业银行显然处在风暴之中。
兴业银行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应道,127号文第五条规定,三方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业务将无法开展,短期内对此类业务有一定影响。对于同业融入超过总负债三分之一的现状,兴业拟同步调整资产负债策略。与此同时,从2013年起,兴业就已前瞻部署同业业务的转型,下阶段,同业业务转型的重点是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财富管理业务。
面对127号文下发的时点,国信证券分析师李世新则认为,在“钱荒”周年之前下发127号文以及相关配套监管措施,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再次出现因个别分行流动性紧张而导致的违约,并触发连锁反应。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6月份将以偏松的资金面平稳度过。
风暴中的兴业
5月16日下午,多个监管部门联合发布的127号文以及银监会随即发布的配套监管文件140号文,经过了周末两天的发酵,5月19日,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开盘之后呈现下跌趋势,并且在盘中并未出现反转向好的趋势,收盘时基本都处于下跌状态。而被市场冠以“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收盘时则下跌2.81%。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在兴业银行中有对同业业务玩法研究很深的高人,始终能够抢先市场一步。同时他们对于监管层的监管趋势也有所研究,并能够精准把握。
面对同业新规,兴业银行在回答《华夏时报》采访时解释道,从2013年起,兴业银行就已前瞻部署同业业务的转型,以确保同业业务健康、合规和可持续发展。下阶段,同业业务转型的重点是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财富管理业务。2013年底全面重构和升级了原银银平台理财门户,推出了互联网金融业务新品牌“钱大掌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为自身拓展新的业务增长模式。
在新规中,兴业银行也是为数不多的超过了监管要求的银行之一。在127号文第十四条中,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兴业银行解释道,“近两年兴业同业融入资金基本保持在总负债三分之一或略高的比例,主要归因于此前同业资产业务增长较快,在按需组织、资产驱动型负债策略下同业负债占比逐步提高。”
同时兴业银行也采取了未来完全解决前符合监管要求的一些措施。“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资产端拟进一步优化资产业务结构,提高收益资产比例,推动落实资本集约型经营导向;负债端拟进一步依托银银平台优势深挖中小金融机构负债潜力,通过NCD等主动负债工具来灵活控制全行负债规模、期限结构和利率定价方式,提高资产负债的匹配程度,锁定资金业务净利差,防范利率波动风险和提前偿还风险。”兴业银行称。
关于127号文对买入返售业务项下金融资产有所界定,不少市场人士则解读为对同业业务的终结。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则认为,如果照着文件直观去看,似乎非标资产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但是不宜一厢情愿给出非标资产将快速下降并逐步消失结论,对于银行和实体经济而言,即使非标资产无法监管套利,相比标准化债券,仍具明显的好处。非标资产下降的幅度和速度都会低于市场预期。此外,监管和创新向来不断螺旋推进。至于金融机构是否会进一步创新以规避监管,兴业银行则回应道:“依据《通知》要求三方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业务将无法开展,短期内对此类业务有一定影响。新的监管环境下兴业及各子公司将根据监管机构要求,实施细分市场差异化业务策略,并依托全牌照金融集团优势,继续以创新带发展,巩固和扩大同业业务的优势地位和盈利能力。”
一位市场人士则认为,随着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不断扩大,能够吸收到低成本高黏性的同业资金,那么这些同业资金就会一定玩出高收益的花样来。
利好年中流动性大考
2013年初,银监会下发8号文之后,对于非标资产有所限制之后,对同业业务监管的“9号文”一直在市场传闻。在2013年末,在网络上更有已经拟好的9号文,同时也标注了实施监管的日期。然而这些似乎都让国办107号文给搅乱了时间表。
随着时间以及监管的不断变化,5月16日发布的127号文,不仅仅是网传的银监会颁发的9号文,而是由一行三会以及外管局联合发布了同业业务监管的纲领性文件。
然而在127号文下发之前,不同监管部门也曾下发过同业业务监管的相关文件。例如,银监会将同业业务改革作为2014年首要改革任务之一。同时各地银监局也下发了类似的同业业务管理的通知,同时银监会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布11号文,对于其监管的信托行业发布了99号文以及执行细则。
同时证监会以及保监会也都陆续下发了相关管理通知,均对其管辖下的同业非标业务进行了规范。
一位监管人士则认为,多个监管部门联合下发,也是从宏观大局上对同业业务多维度、多角度的交叉监管。同时也说明了非标等同业业务积累的风险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显然,监管机构已将非标治理作为宏观治理以及调结构的推手,同时在此时间点发布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度过年中流动性大考。
将时间推至2013年5月23日,银行间拆借利率已经开始徐徐上升,正如温水煮青蛙,拆借利率高企、流动性期限错配等在2013年6月19日达到了高潮。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世新则认为,市场普遍忽略的一个问题是127号文出台的时间。当前是5月中旬,而下个月就是距去年“钱荒”一周年之时。反思去年“钱荒”的原因,既有商业银行大量扩张同业业务导致流动性错配的因素,也有监管层应对失当之责。
“127号文特别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合理配置同业业务的资金来源及运用,将同业业务置于流动性管理框架之下,加强期限错配管理,控制好流动性风险’。与之配套的是140号文,明确将同业业务权限上收总行,并实施专营部门管理、加强授权管理和实施名单制管理,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再次出现由于个别分行流动性紧张导致违约,并触发连锁反应。可以预见,今年的6月份将以偏宽松的资金面平稳度过。”李世新分析道。
同时中金研报也认为,社会融资总量将会受到负面影响,但非严重冲击。而银行间市场将会受益,因为更多资金将流向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而非久期较长的非标资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