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创业板能否成为中庸沉稳的如歌行板

作者:商灏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04 20:35:00

摘要:创业板能否成为中庸沉稳的如歌行板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证监会发布“创业板IPO办法”让人们以为创业板终将启动,但它能否是理性、中庸而沉稳的如歌行板,从而为中国经济注入健康、丰沛的活力?
    由于近几个月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形势分外严峻,促使管理层有意启动创业板。但启动创业板虽然理论上有利于支持有发展潜力但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更多创新型企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就业和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人们甚至还期待创业板的开设有助于激活国内股市,可是创业板的10年踌躇、种种顾忌,使其未来之路恐难一朝平坦。
    而创业板市场何时真正开始运作,既取决于那些欲在二板市场募集资金的创业公司自身主观意愿,也取决于证监会客观审慎的决断。既要预先评估客观需求包括监管条件和监管操作的可行性,也须考虑创业板市场能否有真正符合入市条件的顾主成批出现。
    放眼当下的沪深主板市场,从上市之日起就本不具投资价值的垃圾公司比比皆是。如果推出的创业板中上市公司股本盘子、业绩稳定性、经营风险、抗风险能力、退市风险等等均比主板上市公司存在更多问题,必然意味着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有可能承受更大的投资风险。管理层因此而慎之又慎乃无可非议。
    尽管创业板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理应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鉴于经济危机远未见底,创业板十年磨砺也让很多相关者由青涩而成熟、去浮躁而从容,因此人们也担心创业板上市潜在顾主是否有足够的上市迫切性和积极性。
    如果游戏真的即将开始,最受瞩目的当然还是游戏规则。目前创业板交易规则尚未公布,创业板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基本就绪,下一步首先就是要发布相应的交易所规则,创业板上市规则、交易特别规定都要公布。
    如何防止创业板上市首日的股价爆炒,交易所如何从制度上借鉴中小板经验设置临时停牌等方式,从严控制,实时监控严防爆炒,尤其是上市首日的恶意炒作,如何从制度设计上着手,实行发行定价市场化,都是有关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的政策宣示,既有各方面准备已较充分的原因,更有政府展现全方位推进改革,化危机为转机的决心。    
    创业板的适时开放能否真正有利于中国庞大的创新型企业化解融资难题?众所周知,中国的直接融资一向不很发达,股权融资从来就只在企业融资行为中占很小比例。在间接融资作为融资主渠道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试图把创业板当做融资的主流,或者说社会舆论希望以创业板来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实在是脱离现实的。至于说通过开设创业板,帮助企业成长,进而解决就业问题,在目前的实践中又有多少现实意义?如果我们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样的重任不恰当地放在了创业板上,是否会导致淡化业绩、盲目扩容、忽视供求平衡现象?沪深股市自创立以来,高度强调资本市场要为国企改革服务而很少提及要给投资者回报的问题,能否避免在创业板再度出现?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管理层制定的创业板管理暂行办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规定了较高的要求,设置了不低的门槛,发行、上市流程也比较复杂,如此的制度安排,客观上有利于保证创业板企业的质量,也从一个侧面限制了盲目扩容,使得创业板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走上理性的轨道。这让人们对中国创业板今后的良性发展,有了些信心。
    中国的中小企业一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生力军。很多人期待着创业板的推出,能在经济发达地区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从而发挥创业板的区域经济推动及示范效应。创业板推出的融资效应、财富效应、产业效应,创业板推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家创新经济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等等,都体现了创业板推出对经济发展总体的乘数效应。
    总而言之,虽然创业板的推出可能有助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部分缓解中小企业、高科技成长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可能会让投资者分享成长型企业的成长红利,但创业板的推出是否真的可能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迅速、有效地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这幅未来美好图景的实现,尚存诸多未知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