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声勇:世博餐饮价格不会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慧 北京报道
和北京奥运会一样,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餐饮企业带来了机会,但同时也对餐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据上海餐饮业行业协会的统计,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至少有18亿元的餐饮商机。那么,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如何参与到世博园区的餐饮服务中来,世博局在餐饮服务商的招商过程中有哪些具体规定,世博餐饮将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为此,本报记者对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商业管理服务部部长林声勇进行了专访。
加盟世博餐饮效益显著
《华夏时报》:你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与上海市中心区域比较,世博园区公共餐饮区域有何突出优势?
林声勇:园区公共区域餐饮服务的销售预期由于“围栏效应”,明显高于上海市中心区域的实际销售平效。上海南京东路、徐家汇等市中心商圈(2平方公里左右)内餐饮业的实际平效达到70-110元,上述商圈人流达到40万-60万人/天,但人均停留时间在1-2小时。而上海世博会围栏内总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开园期间期望入园参观人次达到7000万人以上(我国政府2002年申办上海世博会时作出的官方承诺,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参观人次为6400万)。日均人流在40万-80万人,人均停留时间在5-8小时左右。
按爱知世博会的统计,约85%参观者选择在园区就餐,又根据上海世博园区距离市中心仅数公里,半小时内可方便抵达,园区文艺演出达两万场次,且安排晚间演出场次,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参观者会选择在园区吃晚餐。所以,以上数据可充分说明在“围栏效应”作用下,园区内餐饮平效将明显高于上海市中心商圈平效。
《华夏时报》:上海世博会将采用何种方式,向餐饮服务商收取费用?
林声勇:根据国际博览局(BIE)的一般规则,组织方可对世博园区内的商业活动产生的营业收入收取一定比例的提成费,以补偿营运方面的开支。同时还规定对官方参展者的提成比例一般不高于对园区内其他商业服务供应商的提成比例。上海世博会组织方早在邀请国际官方参展者参展活动期间就公布了参展指南,对官方参展者的商业活动按照国际惯例设定了提成费的比例,我们这次餐饮服务应征也参照了同样的比例。
而且,园区公共区域餐饮服务的商务条件中没有单列和再加收物业管理费用。在园区外的商业物业设施中经营餐馆一般需要按照营业面积向业主交付物业设施和人工维护方面的管理费,市中心商业物业的管理费约占租金的10%,世博园区总面积达3.2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公共区域环境的维护需要巨额物业费用,但这类费用并没有向应征的餐饮服务供应商分摊和加收。
多方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华夏时报》:世博园区内,各国特色餐饮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如何分配的?官方参展区内的特色餐饮是否会给公共区域的餐饮服务商带来冲击?
林声勇:根据国际博览局的一般规则,官方参展者在展区内可有20%的面积用于商业活动,可以出售反映本国文明特点的商品包括食品。又根据历届世博会的实际情况,部分拥有餐饮特色的国家展区内的20%商业面积确有部分用于餐饮服务,但主要作用还是在展示上,由于经营条件受展馆总体规划牵制,以及所需食材和供应条件的时空限制,一般定价较高,难以吸引一般大众参观者。上海世博会国外自建展馆约40多个,总建筑面积不足20万平方米,具备展馆内从事餐饮服务条件的面积至多在1万平方米左右,不会对参观者造成较大分流影响。
《华夏时报》:我们知道,在日本爱知世博会上,曾经出现就餐人数过多带来的排队现象,在上海世博会上,如何保证餐饮服务的效率?
林声勇: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每千名参观者拥有的公共区域餐饮服务面积为109平方米,出现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和部分参观者行进中就餐现象,上海世博会园区内规划安排每千名参观者拥有公共区域餐饮服务面积为200平方米,可适当缓解排队现象,也适应中国参观者的就餐习惯,但不会导致餐馆营业平效下降过大。
《华夏时报》:如何确保世博会期间的餐饮供应安全?
林声勇:园区规划中设置3个中心仓库,将根据情况在中心库区配置食品安全监测中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测方案。园区餐饮服务供应商须将餐馆所需的食材配送至中心库区,由园区指定物流服务商接收并配送至园区内餐馆。餐饮服务供应商须将供应产品(菜单)所需食材、辅料运至园区所设的中心仓库,接受安全监测后,再由园区指定的物流服务商配送至园区内的餐馆。
《华夏时报》:世博局将如何监管园区内的餐饮服务商,从而确保餐饮服务的有序、到位?
林声勇:园区公共区域餐饮服务供应零售价格水平应当和本市中心区域零售价格基本保持一致,商家不可利用“围栏效应”,故意乱涨价或变相涨价,侵害消费者利益。此外,组织方在开园前将组织入选餐饮服务供应商的员工进行专门培训,以符合上海世博会的要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