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都别激动了,汇源不过是个外企

作者:任孟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8 20:18:00

摘要:都别激动了,汇源不过是个外企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3月18日,商务部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时间舆论风生水起,网上网下的声音遍地都是。很多号称有着爱国情怀的人,以及自诩关心国家利益的人,高呼这次取得了胜利,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行诸笔端。
    我说此话不是没有根据,因为我在第一时间参与了这件事情的网上舆论风暴。18日这天,这个消息甫一出现,新浪的工作人员电话约我写评论。我领约的评论文章的核心说的是:这个事情无论是否还有峰回路转的悬念与可能,都不要再将它与国家经济安全、民族品牌、民族感情等国家主义话语联系在一起了。讨论这个问题必须也应该跳出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话语的藩篱,而用市场经济的话语体系加以讨论。说到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是一种商业关系,汇源果汁这个品牌是否存在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取决于假使被收购后的企业对其发展前景的预判。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力于建立市场经济的努力与成果,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有关经济关系层面的事情,都应该在市场经济及其法律框架下求得解决,而不是以国家主义话语将其复杂化。
    但是,这篇1000多字的文章激怒了很多人,跟帖中破口开骂者不在少数,因为确实难听,就不在这里污染大家的慧眼了,只在此抄录一段看上去话语干净的跟帖:“可口可乐是你中国的品牌吗?它挣的中国老百姓的钱给你了吗?肯定是汇到他们国家中去。可口可乐是来挣中国人的钱。坚决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坚决支持政府的做法。联想公司到美国搞收购,不也是差点没办成吗?”关于联想的问题不是本文的讨论主题,在此不表,IBM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已经知道。回到我们的主题,这段话中“可口可乐是你中国的品牌吗?”的潜台词是“汇源是中国的品牌”。可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还是来看一段话吧:
    “我想在外商投资上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最近有一些西方媒体在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拿中国政府否定可口可乐对汇源的兼并这件事说事。有的说这件事说明中国在投资上不欢迎外国到中国投资,我想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可口可乐兼并汇源这件事是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到中国投资政策,只涉及到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这是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做出的明确表示。不过,在此,我们的商务部长只是提到了西方媒体,因为确实有些西方媒体发表言论,认为中国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这次否决是个风向标。比如,《华尔街日报》就坚称,“这一决定可能会成为对海外投资者的一个警告,表明中国可以利用反垄断法对收购交易施加沉重压力,甚至完全否决交易,尤其在人们担心领先民族品牌流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事情显然不是这样,这不过是西方媒体的一种猜测。
    但是,我们的商务部长没有提到的是,国内强大的叫好的声音,更没有对此作出评述。不过,他的讲话无疑让很多人就此哑了声音,因为一定有很多人感到被汇源忽悠了,也一定有很多人现在才明白了当初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的经典话语的含义,他表示:“品牌是无国界的,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不应该用民族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也就是说,很多人满腔的爱国情怀或民族情绪,竟然放到了“两个外国企业”的并购上,特别是像汇源这样的一直以中国色调的“民族品牌”出场的企业。用本报总编辑水皮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不过是假洋鬼子而已”。
    因此,都别激动了,西方媒体不必再激动了,汇源从法律意义上不是中国的企业,也不是民族品牌,更不涉及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国内的“爱国人士”也不必激动了,汇源是否被并购,与民族品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何况,不过是一家果汁企业,又不是制造大飞机来保卫国家安全的,即使没有了,也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总之,谁都别再激动了,汇源不过是一家外企。如果你曾经激动过,你只能说汇源和你关系还没那么紧密,因为朱新礼那么多次出来说话,也没告诉你他的企业是家外企。如果你“不高兴”并产生怨气,是自己吞了算了,还是找老朱算账,大家自便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