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谈未果 原油价格获支撑
摘要:近期国际油价仍然一路向下。自8月份开始国际油价已经连续下跌长达3个月之久,原油价格不遗余力地连创新低,最低甚至达到每桶93美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近期国际油价仍然一路向下。自8月份开始国际油价已经连续下跌长达3个月之久,原油价格不遗余力地连创新低,最低甚至达到每桶93美元。不过正在市场认为近期原油市场会止跌反弹之际,西方国家与伊朗之间就后者核发展项目的谈判陷入僵局,又一次让原油价格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虽然此次谈判仍未突破固有的僵局,意味着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不会很快得到放松,不过从供应层面来看对原油价格形成推动,特别是美国能源情报署(EIA)上周三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0月22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157.7万桶,少于预期的210万桶,同期汽油库存大幅下降375.5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489.9万桶。
美国欲放宽经济制裁?
回顾近一年来原油价格的走势,此前由于中东的紧张局势,原油价格在7月份和8月份出现疯狂上涨。然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又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回吐了前三个月的涨幅,甚至还连创新低。这不禁让市场的“小伙伴们”惊呼,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期油价的走低?未来国际油价还会否继续走低呢?
虽然瑞士信贷集团的策略师在报告中写道,在过去几周的修正之后,负面情绪看起来有些过分。最新的美国石油需求数字看起来很不错,我们认为从目前水平看,下行的风险将是受到限制的。然而,针对现在原油的价格,市场的关注点可能更多地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变化。
从目前来看,国际社会对于叙利亚问题将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减少外部直接干预已经成为共识,在这一背景之下,未来叙利亚局势的变化对国际油市的影响将进一步降低。
中证期货原油分析师刘建认为,伊朗会谈没有协议达成,但与IAEA制订了路线图,与英国也恢复了代办级外交往来,都是良好的开端。下一次会谈将在11月20日,预期伊朗会有进一步的让步。从会后的多方表态来看,对于此次会议依旧是延续了上次的表态,“前途光明但道路漫长”,这也是我们所预期的情况。
事实上,无论从各个角度来看,伊核问题都不可能短期解决,在年内所能见到的最好结果就是达成“和解路线图”,而对于油市的最大影响莫过于放松亚太国家与伊朗石油贸易的监管。年初美国对亚太9国进口伊朗原油的赦免权都将于年末结束。
从目前进口情况来看,中国1-9月自伊朗进口原油同比增长了1.4%;印度、日本和韩国相对“老实”,上半年均大幅削减伊朗原油进口量,但自三季度起亦加大了进口力度。9月,中印日韩四国自伊朗进口总计118万桶/天,约占伊朗总出口量的七成。因此,若美国释放出对伊朗的友善信号,在四季度中印日韩加大进口量,尤其是在中国远未实现美国对其要求的削减伊朗进口量目标之下,仍旧能继续获得豁免权,这将较大程度鼓励亚太国家加大自伊朗的原油进口。
刘建指出,美国也希望尽早结束与伊朗的对峙状态。历经了近3年的中东乱局,美国已无力全盘掌控中东局势,放弃敌对状态一方面有助于中东局势朝着美国预期的稳态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型。
不过这一目标显然不易达成,9月G20奥巴马不惜“低声下气”去主动约见鲁哈尼,但最终迫于各国政治压力未能成行;10月中下旬以来,沙特威胁将与美国保持距离,以色列再建犹太人定居点,都表现出对美国与伊朗“媾和”的不满。本月初国务卿克里赶往中东七国“救火”,然而从目前来看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
奥巴马在与内贾德多年的对抗中,疲于应对伊朗这只“打不死的小强”,在目前有和谈可能的情况下,宁可冒着失去盟友支持的风险,也要与伊朗接触,可谓相当有诚意。不过在上周末两天的会谈中,法国方面又透露出强烈的表现欲,这令此次会谈再度无果。
需求提升支撑原油价格
虽然此前欧洲央行的意外降息至纪录新低点提振美元,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对美国之外的买家而言变得更贵。一般而言,9-11月是欧美和全球原油需求的传统淡季,而9-10月却是中国和亚太的需求旺季,同期供应会略有降低,但整体供需会趋缓。
不过刘建认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10月成品油油品升级一定程度影响了炼厂开工,原油整体需求明显回落。欧美情况一般,终端消费都有较明显回落,其中欧洲炼油利润率下滑较为明显,炼厂开工削减较多。整体来看,今年9-10月的淡季因素体现得比去年更为明显,这也是油价回落背后的主导因素。
就后期来看,需求在年底前将出现季节性回升。从供应情况来看,9月以来,除了利比亚等少部分地区,原油供应并未出现明显缩减,预计在年底之前供应将维持现状,略有回升。因而预计在11月供应相对偏宽松,12月之后会略偏紧。从消费端来看,目前出现大的变化的可能性并不大,季节性回升的可能性较大,因而主要取决于供应端的变化。
欧洲市场短期偏强,但对目前的供需格局反映不足,可能还有一跌,但幅度不大。美国市场已基本企稳,月底之前可能会有反弹。12月后油市季节性需求回升,可能会有一波上行,但空间同样不大,欧美两地可能回升到100和110美元左右。
除了地缘政治和原油供应外,宏观经济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张骏豪指出,比如这次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国际油价反弹,布伦特原油期货在连续三天跌至四个月低位后强劲反弹,因为就业市场增长可能增加对石油需求而推动油价上涨。
地缘政治往往会和原油的供应结合在一起考虑,比如近几个月来利比亚国内冲突不断导致石油供应中断,这就加剧了国际对原油供应减少的担忧。另外,伊朗核谈判也是一个例子,如果西方解除对伊朗的核制裁,那么伊朗会有更多的原油进入国际市场,国际油价将急跌。
张骏豪认为,在本次伊朗核谈没有结果之前未来国际原油价格难以判断,但是投资者可以做布伦特和美国原油之间的套利。因为目前美国炼厂的维修季快要结束了,很多炼厂即将开工,并且在持续看好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提下,对美原油本身的需求也会增加。另外,未来美国提前缩减QE政策对以美元计价的布伦特原油来说影响更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