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上海世博“公关”两会

作者:王慧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1 19:12:00

摘要:上海世博“公关”两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慧 北京报道

   “金融危机对上海世博会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不会影响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参展国和参展方提出退展。”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这句话成为国内媒体纷纷刊登的消息。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以及上海世博局的相关负责人高调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针对之前各方关注的金融危机下世博筹备工作等一些敏感问题逐一予以解答。在为期9天的会议期间,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公关”活动,而两会吸引的来自国内外4000余名新闻记者,成为此次公关活动的绝佳推广平台。


金融危机影响有限
    在3月8日举行的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上海世博会”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表示:“金融危机对上海世博会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不会影响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这一观点,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表示认同。洪浩在两会期间,引用了美国1933年大危机期间成功举办世博会来证明世博会对于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1933年,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举办了世博会,近2300万人次与会,提供了10万个就业机会,极大地鼓舞了当时人们战胜危机的勇气与信心。
    据万季飞分析,首先,从世博园的建设来看,金融危机是“危中有机”。“上海世博会的建设有利于上海市的城市改造,也有利于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万季飞举例说,上海世博园区建设的资金大部分都投入了公共设施,像演艺中心、“一轴四馆”、会展设施、服务设施等等;还有投向了基础设施,比如江底隧道、道路、轻轨交通等等;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居民的搬迁、工厂的搬迁,这些举措都有利于上海可持续性发展。其次,从各个国家参展的情况来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国家还是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有的参展国由于财政投入的减少,经费筹措有困难,可能影响到展馆规模的建设,也可能影响展馆开工的时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参展国和参展方提出退展。“参展国家都愿意利用参加上海世博会这样一个机会展示国家的形象,提振信心。”最后,万季飞认为,世博园今后将成为旅游的胜地,会展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也是保增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


世博拉动经济发展
    诚如万季飞所言,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到了其他代表委员的一致认同。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分析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具体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周汉民解释,从直接拉动而言,首先是投资拉动。上海世博园区占地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基础建设总投资是180亿元,许多建设项目将来将永久保留,这是一个巨额的拉动。其中,5.28平方公里土地上要造230万平方米建筑,其中有六分之一是老旧建筑的修整和重新使用,也创下历届世博会之最。与此同时,这届世博会5.28平方公里土地中有三分之一将用于绿化,成为上海永久的绿肥,这是投资拉动。其次是消费拉动。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届时将有7000万人次到访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来看世博会,很可能要在长三角其他城市逗留乃至更远的中国名胜古迹游玩,衣食住行游玩这六项消费是无可估量。最后则是辐射拉动,上海这一届世博会对泛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其他旅游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最大的促进。
    对此,万季飞甚至认为,世博园将是上海的第二个浦东。“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发振兴了上海的经济,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在全国产生效应的话,我想上海世博园的建设会再次振兴上海的经济,拉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在全国产生效应。世博园区是上海的第二个浦东,也是我们国家的第二个浦东。”万季飞如是说。
    不单单如此,在周汉民看来,本届世博会将是最全新的高科技展示,它为上海正在推动的调整结构,催生高新技术发展会有新的拉动,从而可能会催生包括现代国际会展业、都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物流业等四个方面的全新产业。


收支平衡不成问题
    关于本届世博会的收支问题,众多媒体也首次得到了明确解答。据周汉民的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财政预算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和永久性场馆建设,总投资为180亿元;第二,上海世博会的营运资金为106亿元。
    据周汉民的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金来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政府的财政投入;第二,发行建设债券;第三,从市场营运中获取。而市场营运又一分为二,一是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高级赞助商、项目赞助商,他们已经对上海世博会作出了可观的贡献;二是门票的发售。
    “我们相信,我们这届世博会至少能够做到收支相抵。”周汉民表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整个财政预算早在2001年就得到中央政府的全面承诺和财政担保,这是我们赢得世博会的一个重要条件。组织者设立了一亿美元专项基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参展,这项经费早在2002年12月3日我们赢得举办权以后就已经划拨,它来自财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