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2月信贷依然过万亿

作者:唐玮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14 20:55:00

摘要:2月信贷依然过万亿


流动性充裕短期降息可能性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唐 玮 北京报道

   在乍暖还寒的2月,CPI增幅与PPI增幅双双出现了负值,为6年来的首次。而市场广泛预期,CPI负增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于是,通缩忧虑随之而来。
    再者,近期央行主要领导的表态,更加深了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易纲副行长将目前的情况定义为“非典型通缩”,但“降息空间不大不表示不降息”的表述令人浮想联翩。
    但流动性依然充裕。央行于3月12日公布了2月份的金融数据,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了20.48%。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了1.07万亿元,月度增速竟出乎预期地达到了24.17%,依然延续高增长的态势。最能反映银行资金面的隔夜回购利率和7日回购利率,今年以来始终维持在低位。
    而接受《华夏时报》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数量型的工具可能会使用得多些。而信贷回落之时,可能就是降息之时。正如央行副行长苏宁所强调的,如果未来对流动性的判断有所变化,可能会进一步采用数量型或者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央行于3月10日进行了10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但也有专家建议,应及早降息,方能防患于未然。
通缩存疑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由上月上涨1.0%转为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呈继续下降态势。通缩之忧笼罩而来。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解读是,2月CPI和PPI的双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也向本报记者说,通缩是指经济指标全面的、持续的下跌,目前判断是否步入通缩还需看其他指标的走势,即使今后数月的物价水平保持负增长,但如果越来越多的经济先行指标开始出现好转,尤其是目前市场流动性还比较充足,就不必担心严重通缩的出现。
    而其他指标较为乐观。2月份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指标仍出现猛增,PMI指标也连月回升,统计局于3月11日公布的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并未走低。
    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经济学上严格的通缩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2001年-2002年,GDP保持着9%以上的增长,却依然阻挡不了通缩的步伐。第二,正如中国无可避免受到上一轮全球性通胀的影响一样,在全球性通缩的阴影下,我们也依然无法独善其身。
2月信贷依然过万亿
    尽管通缩之忧笼罩,但央行副行长易纲还是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有充分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对通缩。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基本上是通畅的。”
    信贷连续数月高增即是这种通畅的一个表现。1月份信贷激增之后,尽管多数专家认为这种高增长是难以为继的,但并未在2月就戛然而止。2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
    虽然低于1月份1.62万亿的纪录,但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了24.17%,又创下了1998年以来的新纪录。而1-2月份累计新增信贷也因此达到了2.69万亿,完成年度预定底线目标5.0万亿的54%。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的短期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的占比约为46%,超过了1月的39%和12月份的28%。而短期贷款的总比重约为60%,与1月份的情况相同。但这种情况在未来将有所改观,未来信贷增长会日趋正常化。
    而2月份商业银行体系的资金运用压力也较大。中国银行交易中心交易员董德志指出,2月份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大增,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了23.01%,这自然加大了2月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压力,2月份银行体系消化大量资金压力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
    “从目前来看,3月存款规模不会再如2月那样大增,这样,资金运用的压力相对而言会下降很多。”董德志向本报记者估计,如果商业银行希望在3月底的超额准备金率不再比2月的水平高,只需要借助证券投资这个工具消化约5500亿的资金,这比1、2月份的规模小得多。
    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数专家认为,即便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延续到2月,乃至3月,这种快速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
    央行行长周小川就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月份的信贷总量是有些超乎我们的预期,我们事后也还有相当的空间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使得将来在整体数量上、在一个中期范围内,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
流动性充裕降息空间不大
    也正是两会期间,央行易纲、苏宁两位副行长对降息问题的表态,加上2月份PPI和CPI出现双双负增长,使得降息预期进一步加大。
    鲁政委强调说,全球性的通缩,中国并不能完全置身事外,目前应该快速降息,并认为信贷出现增长乏力之日,就将是年内首次降息之时。
    而降息与否关键在于央行对于流动性的判断。杨涛认为,从1、2月份的信贷数据来看,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比较小,毕竟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足,就像苏宁副行长所说的,未来如果对流动性的判断有所变化,可能会进一步采用数量型或者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很显然,现在降息的前提条件还不具备。
    从实际利率来看,资金面依然宽松。隔夜回购利率和7日回购利率最能反映银行资金面的松紧。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琢认为,今年以来上述利率始终维持在低位,多数时间分别在0.9%和1%以下运行,是有统计以来该数据的最低值,说明当前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非常充裕。而3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高达8210亿元,是近11个月来最大值,即使央行通过正回购或央票继续对冲到期资金,也难改变流动性充裕的现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