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中航系或收编宝胜

作者:赵士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6-21 23:33:00

摘要:“宝胜股份要划给央企?你从哪看到的消息?”6月20日,正在北京办事的扬州市国资委主任朱林接到《华夏时报》记者的提问略显惊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士勇 实习记者 王俊仙 南京报道
    “宝胜股份 (600973)要划给央企?你从哪看到的消息?”6月20日,正在北京办事的扬州市国资委主任朱林接到《华夏时报》记者的提问略显惊讶。
    6月18日晚间,宝胜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正在筹划和中央企业签署宝胜集团国有股权划转协议相关事宜。经申请,公司股票自2013年6月18日起停牌,预计复牌时间不晚于7月2日。资料显示,宝胜股份是国内民用电线电缆龙头,实际控制人江苏省国资委。此次划转如果成行,就意味着宝胜集团将从地方国企华丽转身为央企。
    而据接近宝胜集团的证券圈内人士向记者独家透露,宝胜集团的新东家很可能是中航工业集团,而此举也将是后者资产整合的开端。
中航工业鲸吞宝胜?
    “宝胜要变央企了!”宝胜股份的公告一出,立刻让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躁动不已,同时也感到一阵惊讶,那么这家尚未现身的幕后接盘者到底是谁呢?
    “我不知道划转出于何种考虑,因为这是控股公司的事也不好问,我们也是接到集团通知后才急忙发布的公告,集团也没跟我们沟通具体情况。”6月20日,宝胜股份董秘夏成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到目前也只知道公司可能从地方国企变成央企控股。
    不但董秘表示不知情,连宝胜集团董事副总经理胡正明也对此事讳莫如深,甚至当地多个政府部门官员在得知此事时也是连呼吃惊。“我正在北京出差,到现在也没听到这个消息。”朱林向记者表示。而江苏省国资委则以“不便发布”为由拒绝透露详细情况。
    不过一位和宝胜集团过从甚密的证券圈内人士却向记者透露,此次接盘宝胜集团的很可能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而且江苏省国资圈内已经有不少人知晓这个事情。
    “这次应该是无偿划转,中航工业之前一直想控制一家电缆企业,但是没有直接控制的,这次能把宝胜要过来,他的产业链就全了。”上述证券人士表示。据另一位宝胜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集团多位高层和省市领导已经赴京商谈宝胜集团划转事宜。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中航工业和宝胜集团此前一直在悄然联络。2012年10月23日,宝胜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泽元到访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希望双方加强合作。而在2013年5月21日,中航工业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罗延生一行做客宝胜集团,对宝胜的生产能力和规模给予了高度评价,双方还就下一步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
    由于中航工业相关部门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记者未能对上述说法予以证实。而在此之前的2010年,坊间曾盛传国家电网公司将收购宝胜集团,不过此后数年的杳无音讯也使上述传闻烟消云散。
中航工业觊觎电缆行业
    “宝胜集团的体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目前看并不缺资金,所以如果被整合,肯定通过国家层面来运作,接盘者的体量也肯定会更大,即便是无偿划转,也要有实力控制宝胜集团。”银河证券一位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向记者分析,而从中航工业的规模看,吃下宝胜集团也的确是“小菜一碟”。
    根据资料,2008年11月6日,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成立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该集团是由中央管理的大型军工企业,主要经营航空业务、非航空民品及三产服务业三大业务。下辖200余家成员单位、20多家上市公司。2012年中航工业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50位。
    不过宝胜集团则是国内最大的民用电线电缆生产企业,据公开数据显示,宝胜集团2012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36亿元,中航工业很难说有多大必要性去接盘宝胜集团。据前述透露消息的证券界人士推测,中航工业此次之所以要“吃下”宝胜集团,很可能意欲拓展军民通用设备产业链。
    事实上,中航工业在电线电缆行业也早有涉足。2011年,中航工业旗下的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西飞工业”)就与国内电缆巨头亨通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西安飞机工业(集团)亨通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西飞亨通”),其中西飞工业占52%股份,其主要产品就是汽车线束、航空线缆、工业级线缆、军工级线缆、民用线缆等。不过最新资料显示,西飞亨通注册资本仅有1000万,2012年净利润仅数十万,如此小的体量显然难以满足中航工业的胃口。
    “如果宝胜集团真被划入中航工业,应该是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宝胜集团可以借中航工业扩张产业至军工产品,另一方面中航工业则不费一枪一弹得到了一家业绩亮丽的电缆上市公司。”上述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认为。
中航系资本整合加速
    尽管宝胜集团股权划转尚未落定,但是中航工业的资本整合大幕正在加速拉开。
    实际上,早在2008年中航工业成立时,便将“3年子公司80%资产上市,5年集团80%资产上市”作为战略目标。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将在今后3-5年内全部完成。
    截至目前,中航工业上市公司体系已经形成十大板块,分别是防务板块(洪都航空、成飞集成)、飞机板块(西飞国际)、发动机板块(航空动力、成发科技、ST宇航)、直升机板块(哈飞股份)、机载系统板块(昌河股份、中航光电、中航精机)、通用航空板块(贵航股份、中航三鑫)、贸易物流板块(深天马A、飞亚达A、中航地产)、重机板块(中航重机)、专用车板块(东安黑豹)、汽车板块(东安动力)。
    而除了利用内部资源外,中航工业的手掌仍然继续在多个领域“攻城略地”。
    2011年8月,中航工业通过资产重组将旗下的中航投资控股集团注入上市公司S*ST北亚(600705),后者也成为中航系金融投资和高科技产业上市平台。
    不过在2011年下半年,中航重机、航空动力、中航黑豹的资产注入却相继无功而返,中航工业的资产整合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而就在6月18日,停牌近5个月后的航空动力重大重组方案出炉。公司发布的《预案》显示,公司拟向中航工业等交易对方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航空发动机业务资产,同时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不超总金额25%的配套资金。公司复牌亦连收3个涨停板,股价直逼历史新高。
    航空动力重组成功后,中航工业旗下的发动机业务将实现整体上市,这也意味着中航工业资产整合又将整装上阵,国内军工也又将迎来一波证券化的高潮。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