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债上演“步步惊心”
摘要:最近日本股市、债市的走势可谓步步惊心。自5月23日日本股市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暴跌7%,创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至今已经连续下跌达两周之久;与此同时,与股市相关的日本国债市场也上演了一轮“过山车”的行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最近日本股市、债市的走势可谓步步惊心。自5月23日日本股市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暴跌7%,创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至今已经连续下跌达两周之久;与此同时,与股市相关的日本国债市场也上演了一轮“过山车”的行情。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巨量宽松的不可持续性,日本经济正在滑向深渊。
债务泡沫正在膨胀?
数据显示,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今年的4月5日创出0.315%的历史最低水平,不过随着日本央行宣布宽松规模超预期的货币政策,日本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开始反弹,进入5月之后,更是大幅飙升,从月初时的0.57%附近一路飙升至0.91%。截至5月31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0.87%,较4月初上涨了170%。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上涨不禁令人想到2003年6月至9月,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0.5%连翻两倍多上涨至1.6%的历史。难道这种极端行情,又要再度重演?由于国债市场的巨幅波动,市场对“安倍经济学”长期负面效应的担忧也在逐步升温。
对此,纽约梅隆银行经济学家西蒙·德里克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日本国债保持警惕,尽管现在日本国债收益率仍然很低。2003年日本国债市场发生重大扭转时,日本央行通过激进的言论,力求避免美元对日元跌破115这条人为划定的警戒线,但最后这条警戒线还是被跌破。
历史又一次重演。在日本实行量化宽松时,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也在不断给投资者抛来“定心丸”,他指出日央行有能力阻止国债收益率的上升,甚至承诺会从每月印制的7.5万亿日元量化资金抽取其中7万亿日元以上购买长期国债,以此保持债市稳定。
据了解,长久以来为日本政府的债务融资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不过,随着“安倍经济学”影响,日本债务陷入危机的脚步正在加快。虽然日本政府可以借助量化宽松走出萧条,但财政刺激方案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发债,这在进一步抬升公共债务水平的同时,又会推高偿债利息支出,减弱日本债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ACM全球宏观对冲基金首席投资官陈凯丰认为,日本国债市场可能是目前日本最大的问题。由于债券利息是基于通货膨胀率,如果预期通胀率上升,债券利息也会随之上升。因此,在央行不断印钱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很好的抑制波动的办法。如果央行成为市场中债券的唯一买家,那么这就与德国上世纪30年代恶性通货膨胀的现象十分类似。
金顶集团研究中心经理聂鼎指出,安倍自认为政府的政策已显示出成效,日本的实体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支出、就业和生产出现改善。但真实的情况值得怀疑,日本不可能单纯依靠操纵货币和日元贬值来获得成功。加大财政开支和货币宽松这两点易于执行,并且在提振日本股市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若没有期待已久的结构性改革的配合,股市的反弹将难以为继。
巨量宽松不利实体经济
据消息人士透露,全球最大规模的养老基金——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正考虑改变投资策略,增加对日本股市的投资比重,并且将于7月份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考虑政府基金的投资策略。此前政府养老基金与其它日本机构投资者类似,都大量配置日本国债。同时,该委员会还将考虑允许养老基金实施另类投资,包括在日本和海外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聂鼎认为,随着美欧竞相放水,日本为重振经济而采取的举措可能在亚洲产生类似效应。日本投资者已经成为外国债券和股票的净买家。
“安倍经济学”在金融市场引发的效应不可能局限在日本国内,股市在疯涨之后掉头下挫,但日经指数仍比年初时高。政府债券收益率上涨表明,尽管日本央行承诺要展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买入,私人投资者仍选择卖出国债。那么这些热钱去哪里?除了祸害邻国没有别的出路。
对日本邻国来说,比起可能在金融市场引发的波澜,更值得关切的是“安倍经济学”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元大幅贬值对许多地区的短期前景都关系重大。日元暴跌使得日本经济猛然提速,这是表面现象,实体经济没有改善。而经济的增长是通过从其它地区抢夺需求得来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