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长油“避退”之路
摘要:由于运输行业不景气,南京长江油运公司资深轮机长的老陈已经很少能接到出航任务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士勇 实习记者 王俊仙 南京报道
这段时间,南京长江油运公司的老陈一直在海员培训中心上课,他是一名有30多年工龄的资深轮机长。但由于运输行业不景气,他已经很少能接到出航任务了。老陈告诉记者:“以前生意好时,一个月要跑四五趟生意,现在两个月才能跑一趟,现在每天就培训、写汇报、迎送领导视察。”
南京长江油运公司(下称“南京油运”)正是*ST长油的大股东,由于连续三年亏损,*ST长油已从5月14日起被暂停上市,而与其他暂停上市公司不同的是,其最终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是不折不扣的央企。
“如果不能自2013年扭亏,你们就是‘央企第一退市股’。”在5月16日的股东大会上,股民张先生稍微有点激动。然而在航运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ST长油董事长朱宁只能安慰性地表态:“暂停上市、退市并不等于公司破产,只要符合重新上市条件还是可以上市的。”
首批暂停上市的央企
从当年的风光重组,到如今的暂停上市,无论是原中外运还是原长航系员工,恐怕都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正式下发通知,批准中外运与长航集团实施重组,中外运更名为中外运长航集团,这在当时被各界誉为“央企首创”。
“名义上是重组成一家,可实际上就是把名字合到一起。”老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重组后,除了集团领导层合并外,下属公司的员工和业务基本没有变化。
而一位长航集团内部人士曾告诉记者,由于原中外运体量要远远大于长航集团,所以在集团业务的规划上,中外运系统往往占据上风,这也经常遭到原长航系的消极对待。
实际上,在外运长航重组完成的第二年即2010年,*ST长油就开始走下坡路,当年亏损2460万元,到2011年,亏损额猛增至7.49亿元,而进入2012年,长航油运再次巨亏12.38亿元,并因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而据记者统计,*ST长油很可能和*ST锌业一起成为A股史上首批暂停上市的央企。
“以前业绩好的时候,像我这样30年工龄,在2000年每个月拿到手就有1万多块,一年就有十几万,现在满打满算一年也就拿8万多,落差太大了。”老陈感叹道。
对于如此结果,老陈告诉记者,除了广为人知的航运业市场低迷外,民营航运公司的冲击也是主要原因。“国企的管理太僵化,价格也不灵活,很多民营船有的赚就做,但我们的价格都是定好的,不能随便改。”老陈表示,“这几年的货源几乎被民营公司抢走了一半。”
小股东质疑公司
员工情绪低落,那些拿出真金白银等待收获的小股东更无法接受*ST长油的现状。5月16日,淅淅沥沥的小雨笼罩着南京城,在南京油运大厦16楼会议室里,参加*ST长油股东大会的18位小股东的心情和窗外的细雨一样“剪不断理还乱”。
来自南京的股民陈先生指出:“我们股民伤心,你们长油无能。”这番“抨击”甚至获得现场不少公司高管和股东的掌声。
的确,如果从另一组数字来看,外运长航集团5家上市公司中,原中外运旗下的外运发展、中外运航运和中国外运2012年都没有亏损,而且净利润分别为5.67亿元人民币、2012万美元和6.48亿元人民币,前两家同为航运企业,与*ST长油巨亏形成强烈对比。
*ST长油董事长朱宁显然早就做好了被“炮击”的思想准备,对于小股东的质疑,朱宁回应称:“就算被暂停上市,我们还是会把长油经营好。我对公司发展方面有信心。有人曾经问我卖不卖长油股票,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退休之前我不会卖。如果允许向高管增发,我第一个买。”
不过一些小股东似乎对朱宁的表态并不买账。
“你们低估了公司退市的负面影响。”股民张先生针锋相对地指出,“尤其是可能被冠上‘央企退市第一股’的概念,不管是银行贷款方面还是股价等方面,投资者财富的损失是巨大的,希望管理层正视这个问题。”
债务无法填补
比起鼓动人气的口号,投资者更关心的是*ST长油将以何种方式摆脱困境。
在股东大会上,朱宁在股民向其发难之前就提早抛出了公司“脱困”的三种方案,第一种被朱宁称为“最消极的方案”,即被动等待航运市场恢复,但短期无法实现;第二种是“激进的方案”,即现在卖船回笼现金,但是这是把双刃剑,不仅会使得公司失去“原油”这块大蛋糕,而且操作难度大,这个方案亦被朱宁否定;第三种是走稳健中间路线的同时,争取积极方案。
对于朱宁偏向的第三种方案,有股东指出根本是个“伪命题”。“解决目前困境无非是寻找赚钱业务,引入新资金减轻债务,可是集团还有什么赚钱业务能注入?哪个公司有实力来解决长油的债务问题?”这位股东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ST长油目前的资产质量的确已经极度恶化。数据显示,*ST长油2012年末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80.43%,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为20.17亿元,而当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仅有11.18亿元。
或许正由于中外运系与长航系的“貌合神离”,外运长航集团对帮助原长航系上市公司摆脱困境并不热心。在*ST长油董事会发表的应对措施中,有关集团支持的内容只有一句:“在集团的支持下,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争取银行贷款的续贷及新增授信额度。”
尽管朱宁在股东大会上否认将“卖船自保”,但实际上公司却已经在这么做了——2012年6月和今年3月,公司共“售出回租”了6艘油轮,共融资6亿元。
在航运市场仍然低迷的大环境下,*ST长油《2013年度财务预算报告》也充满了悲观:预计公司利润总额亏损控制在17.31亿元。同比2012年的-12.38亿元利润总额,亏损幅度扩大39.82%。
关键问题却是,虽然可以通过卖船等方式扭亏,但是卖船收益却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而根据规定,*ST长油必须满足主营净利润为正的条件,才能恢复上市。
无解的重组难题
有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卖船,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合作对象的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现金流问题,但是想要避免退市,最直接可行的办法应该是资产重组了。”
近期在股东间有传闻称,*ST长油正在与中石化等“大佬”洽谈战略合作问题,而且这个信息已经得到了公司内部人士的证实,不过据该人士透露,“中石化自身也有很多困难,配合难度比较大。”所以能否有精力接盘长航系公司也很难说。
从“卖壳”的角度看,*ST长油也绝非理想的壳资源。首先是债务负担较重,借壳方要拿出数十亿资金填补亏空;其次是*ST长油的股本近34亿,大盘股很难成为借壳方的理想目标。
对于*ST长油的“后事”,董事长朱宁显然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他向股东表示,公司的未来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今年内实现盈利恢复上市,第二种是结构性调整安排后等待市场恢复,连续两年盈利超2000万即可重新上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