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吴焰巧向总理“推销”保险

作者:李军慧 徐芸茜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07 20:09:00

摘要:吴焰巧向总理“推销”保险

称服务农村可“四两拨千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军慧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作为政协代表之一的中国人保集团公司总裁、党委书记吴焰除了提交7项议案,更是有机会和温总理面对面,提出发挥保险机制服务农村经济的建言。
    3月4日下午3点,政协经济、农业界别委员联组讨论会在铁道大厦召开,温家宝总理出席了讨论会,往年两个小时的会议被延长了半个多小时,直至5点半温总理才离开会场。会上,吴焰作为保险界的代表发言,为总理建言献策,建议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保险四两拨千斤
    吴焰结合中国人保开展的实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保险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能够起到的巨大作用。
    “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森林火灾、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哪一个不与农村保险有关?”吴焰表示,由于保险意识不强、配套机制缺位、覆盖面不宽等原因,保险机制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保险有独到的优势。”吴焰言简意赅,“保险机制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能,可提升对农村财政投入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可以少量的财政投入撬动巨大的社会资源,更好地实现支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果,显著提高财政投入惠及范围。”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不断增加,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在为“三农”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包办过多,往往通过增设机构、增配人员和增加财政投入,满足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需求,客观上造成了机构膨胀、行政管理成本过高。
    “福建石狮市借助保险机制,将新农合服务委托中国人保承办,政府仅负责督办和指导,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吴焰举例说明保险的作用,“采用政府制定规则并委托和督办的方式,既可以精减政府相应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又能够借助保险公司的服务网络、资金管理优势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保险机制能够产生很大的放大效应,以保费补贴的方式对农业进行投入,特别是对种植业、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进行全覆盖,政府能够以少量的财政投入撬动巨大的社会资源。
    “2008年,中国人保在浙江、福建等地区与政府联合开展了政策性农房保险,地方财政只投入1亿多元的补助,就换来了对3174万户农户的保障,总的风险责任金额高达3071亿元,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吴焰向温家宝总理举例。
扩大内需 维护稳定
    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指出,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而目前中国农村的消费支出中生产性消费占大头,如果有保险保障的话,不仅可以稳定农民对未来的预期,把更多的预防性储蓄转为消费,而且还能够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动农业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信贷。
    “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南方地区的农民由于提早引入了保险机制,敢于贷款养猪,虽然在风雪冰冻灾害中冻死了7万多头能繁母猪,但养猪农民及时获得了中国人保的现金赔付,或用于还贷,或用于购买猪仔迅速恢复养殖。”吴焰说。
    而保险机制同样能够提高被征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的保障,保持农村稳定和谐。
    当前,征地农民保障问题突出,在征地补偿款简单一次性支付的方式下,有些地区的被征地农民,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财能力,或过度消费,或盲目投资,或创业失败,成为既无土地又无经济来源的困难群体。
    有关研究表明,到2012年,我国被征地农民预计将超过5000万。
    “保险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吴焰向温家宝总理介绍,“中国人保于2008年为广西水库移民项目、云南玉溪征地农民项目等提供了保险服务,将征地补偿款的一部分转化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保障,变一次性大额补偿款支付为长期的基本保障给付,不仅增强了被征地农民的保障能力,而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吴焰直言不讳,通过保险机制加大对农村保障投入,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人保总裁吴焰今年的7项提案中有4项是和农村有关,吴焰表示经过去年的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害,以及对于农村问题的长期关注,使其对于农村保险的各方面有了更系统化的认识,并认为要把发展农村保险作为关注民生、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三农”的着力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