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浙江永强火中取栗

作者:张学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2-06 23:17:00

摘要: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不务正业”倾心于投资理财?这背后,似乎与公司背负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有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谋求上市,然而并未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2月5日,利欧股份(002131)的实际控制人王相荣将其所持有的上市2200万股公司高管锁定股质押给了当地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浙江永强(002489),从而获得了1亿元的委托贷款。按照公开数据显示,这笔委托贷款的年利率为8.4%,质押率为50%左右。
    而在更早前的去年12月27日,浙江杭州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华星创业(300025)的实际控制人程小彦,也曾通过中国农业银行临海支行向浙江永强融得2000万元委托贷款。这笔委托贷款的年利率高达11%,股权的质押率只有25%。
    此前,利欧股份和华星创业已经连续进行股权质押融资,但是当时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以及信托,此次,两家公司是第一次伸手委托贷款。
    据《华夏时报》记者此前在浙江当地对委托贷款业务采访时了解,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渠道,尽管委托贷款方便快捷,但是融资成本要高得多,在浙江当地除了遇到资金困境的房地产企业,一般企业如果不是遇到融资难的问题,很少选择委托贷款。
    融资困境
    目前,除了利欧股份和华星创业的两笔贷款之外,今年1月10日,浙江永强还拿出1亿元购买了中泰信托发行的“三普药业(600869)股权收益权(第二期)单一资金信托计划”。根据公告披露数据显示,浙江永强购买这份信托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8.5%,而如果加上中泰信托期间的手续费,三普药业这笔信托融资的实际融资成本将超过10%。
    显然,对比同期商业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三家公司的融资成本要高得多。
    和高额的融资成本比起来,利欧股份、华星创业和三普药业三家上市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分别只有3.7%、7.9%和-1.9%。
    更麻烦的是,目前这三家公司的业绩仍处于下滑的态势,根据刚刚公布的2012年全年业绩预告,利欧股份2012年的净利润下滑幅度为30%-60%,华星创业的净利润下滑幅度为20%-40%,三普药业的净利润更是出现亏损,亏损额在1亿元至1.2亿元之间。
    在业绩持续恶化的同时,三家公司几乎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截止到2011年三季度末利欧股份、华星创业和三普药业三家公司账面上的短期借款分别为4.34亿元、1.93亿元和45.49亿元,分别占到公司同期流动负债的52.67%、48.61%和68%。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利欧股份从去年12月份开始启动定向增发计划,计划募集资金4.26亿元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然而,这一增发方案目前还在证监会排队等待通过。
    远水难解近渴。不得已,三家公司的大股东最近两年几乎都在不约而同地将手中的股权用于质押融资。根据三家公司业已披露的公告显示,截止到今年1月末,利欧股份、华星创业和三普药业三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手中的股权已经分别质押出去84%、100%和81%。
    而由于质押比例过高,如果公司的股价跌幅超过抵押物的警戒线,这些公司将很难再拿出更多的股权用于追加抵押。
    “我们在时刻盯着他们的股价走势,如果股价下跌幅度超过警戒线,公司就会要求他们追加抵押物,这个抵押物可以是股权,也可以是实物。”浙江永强董秘王洪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之前之所以选取股权作为抵押物,主要是看中了股权相对于普通的实物抵押具有更强的流通性。
    业绩压力
    和三家面临融资困境的上市公司比起来,作为债务人的浙江永强似乎在资金上宽裕多了。根据公司财报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仍有18.8亿元。
    去年12月26日,公司董事会连续通过两份决议,计划拿出11亿元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理财,其中5亿元用于购买保本型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6亿元用于购买低风险的信托理财产品和进行委托贷款业务。
    显然,公司拿出11亿元的资金用于投资理财,如果不发生意外情况,这笔投资在今年年底将会给公司带来近亿元的投资收益,按照2012年公司的利润参照,几乎占到半数左右。
    “这个收益现在还不能预测,因为这么多钱不是说我们想贷就能贷得出去的。”王洪阳表示。
    而这其中,风险控制显然是第一位的。正如此前主营业务集中于委托贷款业务的香溢融通(600830)董秘林蔚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那些经营实物产品的公司不同,公司经营委托贷款业务就是在经营风险,因此公司在委托贷款业务上制定了严格的放贷流程,以确保所放出的资金安全。”
    据记者了解,在正常情况下,放贷人对于所放贷款的风险把控,除了借贷人的持续经营能力指标的考核、工商税务等常规公开资料外,还包括业务人员的实地走访借贷人的财务状况、关联方情况以及现金流状况,甚至是对水表电表数据的参照。
    相对而言,刚刚试水这一业务的浙江永强显然更加缺乏经验,而目前公司的这些业务全部都由公司的投资部门负责,而公司目前对于所发放贷款的风险控制,也仅限于贷款协议条款约定。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不务正业”倾心于投资理财呢?这背后,似乎与公司背负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有关。
    根据公司刚刚公布的2012年业绩预告,去年公司受到四季度出货量不及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全年的业绩将下滑10%-30%。这意味公司高管层此前承诺的股权激励条件将无法完成,按照此前的业绩承诺,2012年公司的业绩完成10%的增长,高管层手中的限制性股票才能顺利解锁。
    现如今,由于公司去年的业绩低于预期,同时公司对于未来的盈利预期已经发生改变,因此,去年年底时公司已经将这一股权激励方案终止。
    从目前来看,浙江永强在主营业务上的预期并不明朗,由于公司目前的市场主要依靠出口,其中欧洲市场又是主导,而去年欧洲市场低迷,截止到去年上半年,公司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经从两年前的76%下滑到62%。
    “所以如果2013年继续实施股权激励的话,对于管理层而言压力太大了。”王洪阳告诉记者,由于投资理财的收益要计入到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因此不会影响到公司的股权激励业绩目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