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埃及的“后革命”困局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30 23:40:00

摘要:埃及局势1月25日再次陷入动荡。多个城市为纪念推翻穆巴拉克革命两周年而举行的抗议活动演变成警民对抗。
资深媒体人,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赵灵敏

    自1月25日以来,埃及局势再次陷入动荡。多个城市为纪念推翻穆巴拉克革命两周年而举行的抗议活动演变成警民对抗,造成数百人受伤。26日,塞得港法庭宣判21名在去年球迷骚乱中被定罪的被告死刑,又引发被告家属和支持者的抗议,塞得港随后陷入混乱。27日晚,埃及总统穆尔西宣布,发生严重骚乱的塞得港、苏伊士省以及伊斯梅利亚省进入为期30天的紧急状态,从晚间9点到隔天早上6点实行宵禁。
    穆尔西的举动不禁让人联想起了前总统穆巴拉克,任内实行了31年的紧急状态是其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纽约时报》认为,穆尔西之所以采用前穆巴拉克政权的专制手段,反映了其焦虑心态和埃及中央政府岌岌可危的地位。
    而穆尔西上台还不过7个月而已,曾几何时,他是“革命之子”、埃及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成功调停了巴以冲突的闪亮外交家,人们曾对他寄予厚望。但他上台后的一系列的政治表现,很快为自己培养了新“政敌”。
    穆巴拉克倒台之后,埃及政坛形成了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穆斯林兄弟会、世俗自由派和军方三足鼎立的局面。穆兄会通过清真寺网络将草根民众组织起来,世俗自由派则是推翻穆巴拉克的功臣,军方则不仅是埃及过去几十年的统治阶级,还控制了从军火到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工业以及制造业。穆尔西去年6月以51.7%的得票率在总统选举中险胜前总理沙菲克,说明其权力基础并不稳固。而穆兄会最终的政治目标是建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这首先与民主政治的本质相违背,世俗自由派和军方本来就对此疑虑重重。执政不到两个月,穆尔西就一举摘掉了国防部长坦塔维、总参谋长阿南两位军方高层人物的“帽子”。军方虽然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发动政变,但无疑和他结下了梁子。
    到了11月,因为成功调停了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冲突,再加上军方束手就范的成功先例,穆尔西大概觉得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政治资本。22日,他突然发布了多个带有明显个人集权色彩的总统令,不经议会批准撤换了总检察长,使得自己同时执掌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其权势甚至达到了穆巴拉克这样的独裁者也望尘莫及的程度。这在埃及引发了一场自穆巴拉克下台后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政治危机,结果导致穆尔西个人形象急转直下。虽然宪法最后在公投中通过,但社会裂痕不但没有弥合,反而进一步加深,埃及局势从此急剧恶化。
    紧急状态宣布之后,三地的民众继续走上街头,高喊“穆尔西下台”的口号并攻击警察局。穆尔西在宣布紧急状态后原本邀请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拉迪、阿盟前秘书长穆萨和左翼革新派领导人萨巴希三位世俗领导人会面,但均遭到了拒绝。在这种情况下,穆尔西未来的总统之路注定举步维艰。
    而对于普通埃及人来说,在过去短短24个月里,他们经历了全民公决、下院选举、上院选举、制宪委员会推举、总统大选、宪法公投等一系列“革命”事件,压抑了多年的政治参与热情得以释放。但与此同时,革命并没有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变化,那些困扰朝野的经济和民生难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日趋凸显和激化。许多普通埃及人因看不到切实成果,处于一种“拨剑四顾心茫然”的迷茫状态。
    目前,埃及一半人口的年龄在30岁以下,但年轻人的失业率超过50%,拥有法律和医学学历的年轻失业者最终往往沦为出租车司机。游行示威和骚乱的时有发生,导致占埃及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1.3%的旅游业遭受重创;埃及首都开罗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人口超过1600万,每天产生成千上万吨垃圾,但开罗至今没有建立现代化的垃圾回收体系,有的地方垃圾都堆得难以下脚。6月底,穆尔西发起了“清理家园”的计划,由政府提供免费的扫帚和塑料袋给志愿者,在开罗全城展开大扫除,但活动结束没几天,开罗又回到了垃圾围城的状态;另外,埃及的缺电问题很严重。根据300多家埃及企业最近向埃及总理甘迪勒提交的一份备忘录,未经预告的突然停电导致这些企业遭受了约合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穆巴拉克律师坚持将其当事人从监狱医院转移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声称监狱病房频繁停电致使前总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失业、垃圾和停电,这些基本民生问题的久拖不决成了民怨的导火索。当然,它们都是前朝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非一日之功,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成了新政权能否得人心的关键。事实上,这也是“阿拉伯之春”成败的关键。自2010年12月开始的这一中东民主进程,不仅使得穆斯林兄弟会首次在埃及这样的大国执政,也使得伊斯兰政党成为突尼斯和摩洛哥议会的第一大党,利比亚和叙利亚政局变化背后也隐隐出现了新政治势力的身影。在一百年间先后经历了西方殖民统治和军事强人独裁两个发展阶段之后,今天的中东站在了第三个阶段的门槛上。

    但民主并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治理,漂亮的宗教口号也不能代替有效的政治管制。从人类历史上看,推翻旧制度可以在一夕之间达成,但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却从来不是容易的事。如果穆斯林兄弟会这样的伊斯兰政党不能在廉洁和管制能力上强于已经被推翻的世俗政府的话,那么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不过是中东历史的又一次无奈的轮回。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