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刺穿2000点 创新低A股到底了吗?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11 13:59:00

摘要:中国股市永远是最敏感的地方,任何国内外消息都可能触动这根脆弱的神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姚博海 查理思阅 北京报道
    意料之中的QE3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似乎并不是什么好消息。A股在此前小幅反弹后再次一路下跌,上周已经破位2000点。从数据上来看,经济两大先行指标——8月份企业用电量和9月份汇丰PMI依然偏冷,表明经济景气依然低位徘徊。
    在此情况下,A股短期难现趋势性行情,随着QE3时代到来,A股是否还会继续下跌?中国投资者应当如何投资?《华夏时报》沃伦创富会上的与会嘉宾们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QE3促使央行更谨慎
    中国股市永远是最敏感的地方,任何国内外消息都可能触动这根脆弱的神经。就在9月初的一波小幅反弹后,本就底气不足的沪指受到QE3推出影响再次破位下行,创造了3年来的新低,直接破位2000点。
    无独有偶,欧、美、日等主要央行在最近半月内均进一步推出货币宽松政策,这对于国内货币政策短期形成较强制约。
    “QE3推出完全在意料之中,所以利好部分相当有限,外盘普遍上涨的背景下A股涨幅非常有限。国家此前一直在逆向回购,对降准降息非常谨慎,输入性通胀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北京鼎鑫通投资公司投资总监任晓舰介绍说。
    事实上,即使没有QE3,中国经济近期的数据表现也十分黯淡。上游行业中,有色金属,主要是受外部行情影响的黄金板块走强。下游行业中消费板块压力很大,被机构此前看好的诸多消费企业业绩很不乐观。
    从整体来看,全球性的货币宽松政策,对国内货币政策形成制约,这使得管理层推出新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可能性很小。与会者普遍认为,这种市场,投资机会转瞬即逝,投资应以快对之,或者以稳为主。
    对于具体的投资产品,任晓舰不太看好白银,他认为白银震荡过大,并且保值功能衰减厉害,具有相当高的风险。相反我国对于铜需求很大,大宗商品市场中铜的投资价值将会凸显。水泥则因为基建板块推动一度火热,但是目前国内水泥库存过多,长期并不看好。黄金由于价格上涨过多,也不建议持有太多。
    “黄金投资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投资者更多还是应该关注美国政策和大选。此外,国内货币政策和美元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密切,年初房产企业几乎没额度,在年终这个数据估计会发生变化。”凯宜资本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常青介绍说。
    在具体投资方式上,到场嘉宾普遍认为投资黄金对于技术和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如果只是想保值可以近期布局。此外农业领域则争议很大,有的嘉宾认为,对于有条件的投资者,一些与农业相关的实体产业会是不错的中长线布局机会。但华夏中富投资总裁冯化雪却认为对待农业股要谨慎,因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一定会受到严格的管制。
    10月份后会有反转行情?
    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A股市场解禁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尤其是10月份的创业板和11月的中小板,这将对前期表现相对较好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形成一定施压。总体来看,系统性因素的力量仍在僵持以及缓慢释放中,但脉冲性回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曾经被市场所热议的底部点位一再被击穿,这让投资者开始怀疑是否有真正的底部存在。任晓舰认为底部区间肯定存在。“A股只是融资工具,其次才是投资,不论是998点还是1664点,最后都是依靠投资上涨。这次行情主要是受到一些意外政治因素影响。”
    他认为,目前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耐心等待,在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波段投资者应当随时切换热点,而稳健投资者则应当精耕细作做好调研,为未来反弹做好准备。“真正的机会将在10月份以后出现,如果2000点能守住,那么接下来一旦有政策面利好,大盘会出现上涨,如果破了2000点估计还会有持续10%的震荡。大蓝筹则应持谨慎态度,大资金已经撤离。”
    来自Tiger&Digger量化投资研究室的嘉宾金志宏阐述,从技术分析面看,反转点将在2000点附近,10月份之后将会出现反转行情。“2010年的10月也发生过一次上涨,后3个月必有行情,但一定是结构化的行情,大底都是极度乐观,大顶都是极度悲观。”
    兴业银行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任何经济都有其内在周期性,都无法经历无休止的持续高增长。在过去将近20年时间里,我国全部上市公司负债率持续提高,从50%左右一直上升到目前的接近90%,已趋近经验“警戒线”。除非能够再次复制当年的刺激规模,否则,即便当前刺激力度继续加大,也很难改变经济乏力的状态,只能让时间来渐进消解库存。
    冯化雪认为市场最后的恐慌还没有出现,“现在游戏规则已经变化,投资人不能割裂现实单纯以过去的行情数据作为参考规律。个人投资者也很难靠过去的手法简单套利。资源股短期还有机会,长期还是看政策扶持的新能源、环保、文化板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