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避险资金再入新兴市场
摘要:以宽松货币政策为主,新兴市场可能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欧美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水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券,并承诺维持低利率从2014年中推迟至2015年中。至此,中国、欧洲和美国三大经济体联手全球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是以财政政策为主,因为通胀仍然是一个担忧的问题,而欧美经济体基本没有通胀,以宽松货币政策为主,新兴市场可能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欧美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
9月12日,记者采访了刚刚来到中国的美国锐联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金融学院教授许仲翔博士,谈及美联储出台QE3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许博士认为,美联储需要维稳,一定会推QE3,全球新兴市场仍会成为投资的热点,资金可以享受比较高的无风险利差收益,还可以分享新兴市场有价资产升值的超额收益,因为新兴市场GDP的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全球再次进入多头行情
《华夏时报》:中国出台了万亿投资项目刺激计划,欧洲出台了无限量购买短期债券的计划,稳住了欧债危机的恶化,您认为,全球金融市场未来是多头走势吗?
许仲翔:德国允许无限量的债券购买,欧洲看到美国的QE确实有效果,短期问题推到长期问题,市场有时候对长期问题不是那么在意,所以,从有价证券来看都是一个偏多头的趋向。大家看不明白的还是中国经济,其他国家没有通货膨胀,大量宽松是一个很简单的决策,中国经济看起来比较复杂一点,会介于通膨和刺激经济之间。不过,最大的危机是欧债现在看起来是稳住了,给大家一点时间或许会出现一个转机。
《华夏时报》:我们注意到最近评级机构穆迪警告可能降低美债评级,美国的债务悬崖会不会成为欧债之后另一个冲击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大危机?
许仲翔:美国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美国可以自己印钞票买自己的债,不像意大利这些国家,不能自己买自己的债,德国不来买,自由市场参与者不来买,它就会有问题。上次评级机构降低美债评级,大家很恐慌,结果是更多的资金涌入购买美债,把价格给买上来了。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全球资金回流美国,投资者觉得资金放在美国还是相对安全一点。美元走得比较稳、比较强,美债就不用通过美联储强行压低利率,市场资金的避险需求就把美债利率压下去了。现在,美国选总统,两边都尽量把大饼给画出来,市场暂时不会有太多负面的消息,这些债务悬崖是要大选之后才会解决的。
投资机会在新兴市场
《华夏时报》:美国经济在底部,新兴市场经济还在变差过程中,而全球资金向美元回流,您还是坚持新兴市场的资产配置机会好于发达市场吗?
许仲翔:美国经济再向好,最多也是回到2%的水平,永远都回不到过去4%的增长;中国经济在减速,从10%的增长回落到8%附近。新兴市场GDP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市场,公司的价值还是在于它参与GDP的成长。美国的市盈率已经拉回相对高点,但是,中国和新兴市场经济成长比较快,市盈率又比较低,长期投资价值相比美国市场来得好。
《华夏时报》:中国的银行股市盈率只有4倍左右,这么便宜的银行股为何没有人买呢?
许仲翔:市盈率低,投资者为何不买?市盈率从4倍到8倍,要么是价格上涨一倍,要么是基本面衰退。最近,哈佛和耶鲁的两位知名教授做了一个研究,他们把市盈率低和市盈率高的公司、市净率高和市净率低的公司做了一个对比,发现基本面走势没有多少差别,大多数情况是价格回稳,而不是基本面衰退。
《华夏时报》:最近,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格罗斯说股票已死,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您觉得应该配置股票,还是债券?
许仲翔:格罗斯说的不仅仅是股票,还包括债券。金融海啸之前,美国股票过去三十多年每年百分之十几的回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多头;格罗斯说你不能把过去的平均数拿来作为未来的投资报酬率,股票回报率是建立在美国过去一直以平均4%的超预期增长的基础上。现在,美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经济增长回不到那么高的水平了。
债券过去30年也是大多头,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从卡特时代的18%下降到现在的只有3%,当然是买长债一定赚钱了,但你能把过去投资债券每年9%的收益当作现在投资美国长债的投资收益率吗?过去30年债券牛市已经把利率压得很低了,美国利率都为零了,一定是反弹见底,债券市场必然见顶,债券再获取超额报酬不可能了,甚至还可能赔钱。
股票相对来说更有机会,至少是欧洲回稳了,股票配置应该比美国国债收益好得多。
《华夏时报》:中国、欧洲和美国哪个市场更有机会?
许仲翔:中国会是一个长期大多头机会,越来越多的资金进来,中国是成长的机会,欧洲是一个超跌反弹的机会。之前是大家的钱涌入美国,把债券价格压得很低,股价炒得很高,美国都在看苹果,苹果具有指标性,接下来iPhone5卖得怎么样,有没有接近市场比较高的预期,预期是否会对市场形成冲击。
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券,并承诺维持低利率从2014年中推迟至2015年中。至此,中国、欧洲和美国三大经济体联手全球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是以财政政策为主,因为通胀仍然是一个担忧的问题,而欧美经济体基本没有通胀,以宽松货币政策为主,新兴市场可能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欧美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
9月12日,记者采访了刚刚来到中国的美国锐联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金融学院教授许仲翔博士,谈及美联储出台QE3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许博士认为,美联储需要维稳,一定会推QE3,全球新兴市场仍会成为投资的热点,资金可以享受比较高的无风险利差收益,还可以分享新兴市场有价资产升值的超额收益,因为新兴市场GDP的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全球再次进入多头行情
《华夏时报》:中国出台了万亿投资项目刺激计划,欧洲出台了无限量购买短期债券的计划,稳住了欧债危机的恶化,您认为,全球金融市场未来是多头走势吗?
许仲翔:德国允许无限量的债券购买,欧洲看到美国的QE确实有效果,短期问题推到长期问题,市场有时候对长期问题不是那么在意,所以,从有价证券来看都是一个偏多头的趋向。大家看不明白的还是中国经济,其他国家没有通货膨胀,大量宽松是一个很简单的决策,中国经济看起来比较复杂一点,会介于通膨和刺激经济之间。不过,最大的危机是欧债现在看起来是稳住了,给大家一点时间或许会出现一个转机。
《华夏时报》:我们注意到最近评级机构穆迪警告可能降低美债评级,美国的债务悬崖会不会成为欧债之后另一个冲击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大危机?
许仲翔:美国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美国可以自己印钞票买自己的债,不像意大利这些国家,不能自己买自己的债,德国不来买,自由市场参与者不来买,它就会有问题。上次评级机构降低美债评级,大家很恐慌,结果是更多的资金涌入购买美债,把价格给买上来了。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全球资金回流美国,投资者觉得资金放在美国还是相对安全一点。美元走得比较稳、比较强,美债就不用通过美联储强行压低利率,市场资金的避险需求就把美债利率压下去了。现在,美国选总统,两边都尽量把大饼给画出来,市场暂时不会有太多负面的消息,这些债务悬崖是要大选之后才会解决的。
投资机会在新兴市场
《华夏时报》:美国经济在底部,新兴市场经济还在变差过程中,而全球资金向美元回流,您还是坚持新兴市场的资产配置机会好于发达市场吗?
许仲翔:美国经济再向好,最多也是回到2%的水平,永远都回不到过去4%的增长;中国经济在减速,从10%的增长回落到8%附近。新兴市场GDP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市场,公司的价值还是在于它参与GDP的成长。美国的市盈率已经拉回相对高点,但是,中国和新兴市场经济成长比较快,市盈率又比较低,长期投资价值相比美国市场来得好。
《华夏时报》:中国的银行股市盈率只有4倍左右,这么便宜的银行股为何没有人买呢?
许仲翔:市盈率低,投资者为何不买?市盈率从4倍到8倍,要么是价格上涨一倍,要么是基本面衰退。最近,哈佛和耶鲁的两位知名教授做了一个研究,他们把市盈率低和市盈率高的公司、市净率高和市净率低的公司做了一个对比,发现基本面走势没有多少差别,大多数情况是价格回稳,而不是基本面衰退。
《华夏时报》:最近,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格罗斯说股票已死,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您觉得应该配置股票,还是债券?
许仲翔:格罗斯说的不仅仅是股票,还包括债券。金融海啸之前,美国股票过去三十多年每年百分之十几的回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多头;格罗斯说你不能把过去的平均数拿来作为未来的投资报酬率,股票回报率是建立在美国过去一直以平均4%的超预期增长的基础上。现在,美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经济增长回不到那么高的水平了。
债券过去30年也是大多头,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从卡特时代的18%下降到现在的只有3%,当然是买长债一定赚钱了,但你能把过去投资债券每年9%的收益当作现在投资美国长债的投资收益率吗?过去30年债券牛市已经把利率压得很低了,美国利率都为零了,一定是反弹见底,债券市场必然见顶,债券再获取超额报酬不可能了,甚至还可能赔钱。
股票相对来说更有机会,至少是欧洲回稳了,股票配置应该比美国国债收益好得多。
《华夏时报》:中国、欧洲和美国哪个市场更有机会?
许仲翔:中国会是一个长期大多头机会,越来越多的资金进来,中国是成长的机会,欧洲是一个超跌反弹的机会。之前是大家的钱涌入美国,把债券价格压得很低,股价炒得很高,美国都在看苹果,苹果具有指标性,接下来iPhone5卖得怎么样,有没有接近市场比较高的预期,预期是否会对市场形成冲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