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之淘宝记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29 19:34:00

摘要:一提到收藏需要缘分,很多人觉得是故弄玄虚,而王敬之收藏到第一块田黄的经历,却也找不到更理所应当的解释。

于娜
 
    一提到收藏需要缘分,很多人觉得是故弄玄虚,而王敬之收藏到第一块田黄的经历,却也找不到更理所应当的解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杭州,王敬之还是一位美术出版社的编辑,经常和书画界人士打交道。他看到有些画家每次画完画时,会用一个小小的田黄印章加盖在作品上,小心翼翼十分珍视的样子,令他对田黄这种备受追捧的石头十分好奇。
    当时在杭州西泠印社,曾有一些小件田黄售卖,指甲盖大小的田黄装在精致的小盒子里,售价几十块钱,人们觉得已经非常贵了,王敬之也没有买。
    80年代末王敬之也赶了把潮流,从出版社辞职下海,先后到北京、深圳、香港出版公司打拼,想积攒一定的资金做自己的出版社。由于受环境限制,他的目标没有实现,便辞职回到了杭州。空闲下来的王敬之开始玩起了收藏,在古玩市场上淘了一些盆盆罐罐。
    一天他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无锡将要举办一个华东地区文物商店展销会,直觉告诉他是一个好机会,随即就坐火车赶了过去。在展销会上,王敬之无意中看到了几块田黄,其中有一块田黄罗汉让他非常动心,有78.2克重,当然价格也很给力,卖主要价3万元,比当时杭州出版社编辑平均一年工资2万元还多。
    王敬之有些犹豫,不仅是价格,还有真假判断。他先去其他店里看了几个小田黄,转了一圈后才回来与卖主讨价还价,最后砍价到1.1万元,但他身上只有几千块现金,于是跟卖家说好去银行取钱。
    还没等离开展销会大门,他又有点犹豫,怕自己买错,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一个卖“荔枝冻”(寿山石另一品种)的画廊,与画廊主人闲聊时,他突然就下了买下那块田黄的决心,此时展销会马上就要结束了。等他急忙跑到卖主那儿时,那块田黄罗汉已经装箱,如果再晚来一步,就失之交臂。
 坐在回杭州的汽车上,王敬之一直用手抚玩着刚买到的田黄罗汉,旁边一位乘客问他多少钱买的,他只说是3000元,结果那人很不屑地说,“3000块买个石头,放到路边都不要。”让王敬之心里有些难受。
 田黄罗汉刚买时很干燥,表面脱水后像包了层塑料薄膜,结果等客车到达杭州时,在王敬之的不断抚弄之下,田黄罗汉变得温粹通透,萝卜纹(田黄的基本特征)像剥皮的桔瓣一样,他的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我心中认定它是田黄了,按照排除法,它是寿山石,独石,有皮,有格,有萝卜纹。”不过王敬之还没有彻底放心,又去当时的浙江省地矿厅检测,等了半个月后,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他检测结果是田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去当场检测了一次,结果仍然是田黄,至此他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块田黄罗汉是我所有藏品中品质最好,价值最高的。”王敬之相信田黄与自己有缘,把田黄罗汉看做是一种“赏赐”,由此打开了一道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