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险资转战银行存款

作者:叶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30 15:21:00

摘要:本报记者 叶琪 实习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正当市场争议“钻石底”的敏感时刻,保监会一系列放松险资投资的政策以超乎预期的速度一一出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琪 实习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正当市场争议“钻石底”的敏感时刻,保监会一系列放松险资投资的政策以超乎预期的速度一一出台。
    7月24日,上证综合指数跌破2132点,而继19日《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出台、23日《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25日保监会紧接着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限制,增加保险公司投资运作空间。
    “有望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是双赢,也对稳定股市有正面作用。”仍然坚持“钻石底”观点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该项新规如此评论。
    但备受市场期待的险资抄底信号并没有预期中强烈。保监会7月24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方面达到了22577亿,较前5个月的19896亿上升了2681亿元;投资总额为39226亿元,较前5个月的39518亿元减少了292亿元。
又见险资抄底说
    虽然A股持仓账户同比创出历史新低,但作为“准国家队”的保险资金一旦显露低点布局的迹象,市场便会风吹草动。
    近日,有消息称险资6月投资基金占比从此前的5%至6%,陡升为7%至8%,打破了去年年底以来占比不变的局面。与此同时,从市场各方也陆续传来险资近期加仓基金的消息,其中最大手笔的当属动用约90亿元资金加仓基金的中国人寿,据称仅7月11日,该公司就一举买入嘉实、建信、鹏华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动用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此外,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人保财险、中国平安近来也开始加仓权益类基金。
    据保监会统计,截至今年前5个月,保险投资金额约近4万亿元,按照相关比例测算,险资6月份投资基金占比增加两个百分点,意味着加仓金额约为800亿元。但事实上,在机构资金流向方面,相比基金,保险资金的仓位数据来得并不及时和透明,也导致业内对险资此次的布局看法并不一致。
    “消息中所说的基金并不一定全是股票型基金,所以也很难讲保险开始抄底。”平安证券保险分析师罗琦对记者表示。
    持类似看法的还有申银万国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保险资金投资比例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并不意味着保险资金进入了A股市场。实际上现在新发基金80%都是债券性基金,保险资金800多亿基金投资我觉得应该都是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没有那么多,这当中的区别是很大的。”
    一位北京基金业内人士则对记者坦言,最近保险机构主要加仓的应多为指数型基金,但整体而言也不是行动一致的战略性建仓,而主要还是在寻求交易性机会。“其实对于下半年行情机构内部也有明显分化,像现在各家基金换股也很频繁,连续降息后保险机构对资产配置做调整也很正常,尤其是前期减仓太多的。”
    保险资产配置的调整在最新数据中得到印证:即使险资在6月份增加基金投资的配置,但是固定收益类投资配置更多。
    据保监会统计,保险资金6月银行存款大增2681亿元,但6月行业保费总收入只有1454亿元,显然险资6月下调了其它投资仓位而转战银行存款。
    记者了解到,由于上半年债券行情不错,在降息之后不少保险机构都采取落袋为安的策略,及时兑现债券投资收益。国寿6月的投连险月报显示,当月他们采取了波段化操作策略,择机出售部分债券,而下一步还将适时降低仓位。
    “据我所知,很多保险公司债券投资部门全年的任务现在都完成了80%,而出于安全性考虑,锁定收益后资金应该主要转到了银行存款,特别是那些资金规模不大的中小保险公司,而且下半年还有可能加大这方面配置。”一位城商行人士透露,他最近正联系一家刚获批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希望能在储蓄业务上与对方加强合作。 
投资新政影响
    险资抄底之说还难言成立,在沪指下破关键位2132点之时,监管层确实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资金环境的改善,为保险资金入市作准备。
    7月25日,保监会在松绑债券投资、委托投资后的不到一周时间内,再次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险资投资股权以及不动产的门槛适度降低,并放宽了投资范围和比例。
    《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参与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将不再有盈利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由150%调整为120%;对上一年度净资产的基本要求均调整为1亿元人民币。
    在投资范围上,《通知》增加了能源企业、资源企业、与保险业务相关的现代农业企业和新型商贸流通企业四类股权;在投资比例上,股权投资上限放宽到总资产的10%,不动产投资上限放宽到总资产的20%。
    “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看上去很美。”中信建投研究员缴文超认为,虽然门槛降低会令更多保险公司有机会参与另类投资,但蕴含的风险也在增加。“股权投资对投资团队要求较高,而目前国内股权投资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加之国内资本市场整体不好,股权投资的收获期较长,因此股权投资蕴含的风险更难判断。不动产投资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因此对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保障房和公租房项目投资,政策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而罗琦也表示,“政策是否能产生切实效果更主要的是看资金放开后保险公司如何操作。从保险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看,政策出台对其长期估值水平会有积极影响,但是对短期的业绩提升作用并不大。”
    不过,监管层一周时间内接连出台的三项投资新政,也再次激发了市场对险资抄底的预期。
    “保监会的本意并不是直接刺激险资进入市场,而是丰富金融品种的创新和业务类型。”在银河期货宏观分析师柳瑾看来,在大盘并没有真正平稳下来的情况下,要使险资把需要高度安全性的资金投入市场,还是很有难度的。
    “从年初以来,市场就对保险政策一直很关注。政策出台带来的是长期利好,短期内对股市影响不大。”罗琦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